翻新时间:2020-10-22
我的母亲(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材分析
《我的母親》是一篇传记,堪称文学的传记,传记的文学。文章内容翔实,饱含感情,即写出了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追求,有些处在大家庭环境中作为后母维持家庭关系的不容易,表达了爱子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绵绵无尽的怀念。作者把自己的成长与母亲的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着重写出母亲对自己的“做人的训练”,对自己少年时代乃至一生的重大影响,由此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从胡适一生的奋斗与追求,从他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与成就来看,母亲对它的影响是功不可没的。因此,教学应该从宏观上确立把握好重点,解决好难点,同时还要注意拓展学生的视野,感悟胡适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涵。
重点
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的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准备
搜集自己熟悉的书写母亲的诗文或歌曲,把握其主要内容;
查找资料,初步了解胡适及其他的家庭情况。
教学目标
熟读全文,理解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行、特点。
了解胡适极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歌曲是如何歌颂母亲的?你还知道哪些抒写、歌颂母亲的作品?用一句话解读作亲的主要内容或思想感情。
(学生口头交流)
母亲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我们应该感激她。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了解他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作者对母亲感情怎样。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默读提示及要求:
抓住关键句、段。
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文绉绉庶翳恕
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理清文章结构。
三、再读课文,注重自己的独特体验
教师提出问题,共同探讨。
1、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2、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
3、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的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来催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收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情,表现母亲以下品性。
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那孩子出气;气量。
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式,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布置作业
抄写字词
2、熟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具体见课后练习
3、我的第一本书
一、导入
1、体裁:典型的回忆性的记叙文。
2、作者:牛汉,诗人
二、检查字词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来回翻动身体。
三、整体把握
1、朗读课文
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详细复述)
(1)指导复述,见书P170页框题
(2)准备
(3)指导复述
2、问题研讨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本课本吗?你还可以做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四、重点理解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问: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上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问: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人是不能忘本的”的“本”在这里是什么?
五、说一说,虚构一个小故事(练习三)
六、作业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最喜欢双休日
- 比美
- 谈诚实
- 我的妈妈
- 蚂蚁
- 柿子熟了
- 红鞋子——续编
- 家乡四季
- 我的妈妈
- 三轮车师傅
- 可爱的秋风娃娃
- 我的同学
- 森林运动会
- 我的老师
- 我的同学
- 论巴塘藏族弦子歌舞的文化审美
- 马克思对近代哲学和科学冲突的超越
- 谈民族色彩在Vl中的应用
- 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 对多媒体英语教学的思考
- 第三道路世纪梦——社会民主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回顾
- 论二十世纪汉语诗歌的艺术转变
- 谈二胡的气功态演奏之己见
- 地铁空间的艺术制作阐述
- 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
- 浅谈网络营销中的客户信息管理(1)
- 浅谈论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优越性(1)论文
- 五觉设计原理的城市规划初探
- 网络营销新概念服务整合:做大水果网络零售(1)
- 裴小革:国外学者如何看待《资本论》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2
- 《电脑住宅》教学设计一
-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教学设计一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4
- 《观潮》词句解析
-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一
-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9
- 《陶罐和铁罐》练习设计1
- 《观潮》重点段的教学设计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3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一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5
- 《观潮》教学建议
-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8
- 《陶罐和铁罐》练习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