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0-10-23
《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
小石潭记(43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 )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文章的作者是 代文学家________,字 ,世称 ,体裁为 。(5分)
2.根据拼音写汉字。(6分)
huáng( )竹 清liè( ) yǐ( )然
xī( )忽 寂liáo( ) 悄chuàng( )
3.翻译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15分)
⑴心乐之 __________
⑵潭中鱼可百许头 __________ __________
⑶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 __________
⑷斗折蛇行 __________ __________
⑸以其境过清 __________ __________
⑹不可久居 __________ __________
⑺乃记之而去 __________ __________
⑻隶而从者 __________ __________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如鸣佩环,心乐之。
⑵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按原文填空。(8分)
⑴文中高度概括小石潭这周围环境的句子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
⑵文中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
文中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 ____。
⑶文中表现小石潭的石头千奇百怪的句子是:
。
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标一处)。(2分)
①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②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7.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记承天寺夜游(41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作者__________,字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朝代)人。与父________、弟___________合称“三苏”,三人同为________ ___之列。(7分)
2.解释下面字词的意思。 (5分)
⑴ 解:__________ ⑵ 欣然:______________
⑶ 念:__________ ⑷ 相与:__________
⑸ 步: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描写月下承天寺庭中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了的___________修辞手法,为我们营造了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境界。(7分)
5.“月色入户”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4分)
6.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 (3分)
A.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7.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体现友情的句子:(2分)
理由:(2分)
8.画线的句子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6分)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 弹杏核
- 小淘气
- 人蚜大战
- 念亲恩
- 难忘的元宵节
- 2分钟的考验
- 爱之歌
- 保护生鸡蛋
- 我学会了发短信
- 画头像
- 接着画
- 公共汽车上
- 比长短
- 图形的剪拼
- 宗白华美学与中国哲学精神
- 对长丰县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综合规划与研究
- 二人转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
- 处置磷酸盐矿石的方式
- 文化艺术中心在文化中的作用
- 提高学生绘画能力的教学做法
- 谈历史高效课堂中如何运用语言艺术
- 历史思维能力在整体化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培养
- 从缠足洗脚谈民主课堂的形成
- 论刘勰的视听觉美学思想
- 对于报纸与戏曲关联的演进刍议
- 论超写实素描新探
- 谈高中生物教学与初中生物教学的相关性
- 美术艺术语言审美认知
- 公共艺术教育引入地域性资源
- 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感
- 剖析人物语言 洞察内心情感──评洪婵娟老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作文: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感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后题解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难句解析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杂谈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实录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心思想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
- 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感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结构分析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词句积累
- 作文: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