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0-11-26
苏教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教案合集
一七律长征
毛泽东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中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2、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难点: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疏通字词
二. .明确本单元各篇课文的文体,介绍本课文体常识
(一)
1. 《七律长征》——七言律诗
2. 《两首》——歌词
3. 《老山界》——回忆录(回忆性叙事散文)
4. 《草》——短篇小说
5. 《节选》——电视文学剧本(节选)
(二)
律诗分五言和七言两种,限定一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叫排律或长律。
律诗八句,两句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律诗格律较严,偶句要压韵,颔、颈两联要对仗/对偶(即两句中的词组结构和词性要相同,相互成对),字的平仄(平[阴平、阳平]、上、去、入[仄])也有规定。
三. 背景介绍
1. 关于长征,你知道哪些?(让学生交流已有的资料)
2. 观看长征影片,了解历史:1934年10月,由于王明错误路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我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党中央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跋涉千山万水,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四渡赤水、冲破乌江天险、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翻越千里大雪山、穿越茫茫草地,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
3. 解说: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亲自率领红军长征的毛泽东主席,刚到陕北的第二天,就在全军排以上的干部大会上,满怀激情地朗诵了这首诗。“长征”是本诗的题目。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宝石花
- 炒菜
- 向日葵的抱怨
- 苏州世界遗产大会
- 插班生的苦恼
- 热闹的集市
- 妈妈,我想对你说
- 方便面的悄悄话
- 团结就是力量
- 妈妈,谢谢你!
- 难忘的升旗仪式
- 下雪啦
- 我爱我家
- 我的“她”
- 未来的我
- 厌氧生物膜法处理聚酯高浓度废水
- 研究预售商品房再转让法律(1)论文
- 汽车冷热两用恒温箱
- 综合布线的应用
- 论商标侵权案件中的诉讼中止(1)论文
- 探析现代商人习惯法的法律性质与地位(1)论文
- 软件工程和质量保证
- 研究商品房销售虚假广告法律问题(1)论文
- 探析国际社会对域名与商标权纠纷的处理机制(1)论文
- 富士变频器维修实例
- 赋能机的应用背景
- 测控系统干扰成因及其抑制
- 圆度误差评定中最小区域法的计算机叠代算法
- PLD与FPGA
- 谈现代商人习惯法的法律性质与地位(1)论文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
- 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后谈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想及课后反思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后反思
- “合作学习”的尝试──《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谈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片断及反思
- “拉车的”改为“车夫”有感──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思绪点点
- 既要春风化“语”,更要疾风骤“语”──《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片断及反思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案例反思
- 让对话深刻些──《少年闰土》教学片断及反思
- 一言一行见精神──《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谈
- 常中求度,启发想象,重视思想教育──《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教学评析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案例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