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0-12-09
《礼尚往来》教案1
《礼尚往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积累重要字词;理解课文所论述的内容;熟读成诵。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地朗读,养成古文语感;结合课文注解、查工具书,掌握重要字词以及句子翻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领会“礼尚往来”的道理。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重要文言字词;理解并翻译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积累重要字词。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作品简介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相传是西汉戴圣编纂。
《学记》,《礼记》的其中一篇文章。该篇记录了秦汉以前的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文章。
二、诗意理解
礼要有来有往,送礼不回礼不礼貌;收礼不送礼,也是不礼貌的行为。礼节重在相互往来:有往无来,不符合礼节;有来无往,也不符合礼节。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之间应平等相待,互助互济。
三、寓意: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从礼纪中可得出这样的结论:整个东亚及东南亚的文化的精华均是传承华夏文明就是确证。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礼仪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中国古代的“礼”和“仪”,实际是两上不同的概念。“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在中国古代,礼仪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衍生出来,因而带有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特点及局限性。时至今日,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仪已有很大差别,我们必须舍弃那些为剥削阶级服务的礼仪规范,着重选取对今天仍有积极、普遍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如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等,加以改造与承传。这对于修养良好个人素质,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现代价值。
四、礼教育:
是指礼节教育、礼仪教育、礼貌教育。礼貌是大家在交往过程中表示敬重、友好的行为规范。礼仪即是礼节和仪式。礼仪首先表现在仪态和仪表。
1、基本的仪态表现:
仪态包括:
(1)学会微笑,
(2)基本的礼貌用语,
(3)基本的站姿、坐姿、行姿。
仪表包括:
(1)个人的发型
(2)个人的着装。
2、校园礼仪和校园外礼仪:
校园礼仪包括:
(1)课堂礼仪(包括作好课前准备和遵守课堂纪律和课后礼仪)
(2)师生间礼仪
(3)同学间礼仪和
(4)男女同学间礼仪。
校园外礼仪还包括、公德、爱心、孝心和与人为善等。
五、拓展:千里送鹅毛的故事:
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
六、作业:
写一篇关于礼仪的小短文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美丽的校园
- 我帮妈妈做件事
- 我有一个“朋友”
- 吹泡泡
- 《歌唱二小放牛郎》读后感
- 我读书我快乐
- 蚂蚁的建议信
- 我第一次做饭
- 永远把秋留住
- 我的爸爸
- 我的运哥哥
- 秋天
- 一张旧照片
- 我的妹妹
- 我的二(6)班
- 对现状的思考和艺术家的责任 (1)
- 达摩克利斯之剑中国民族电影业现状鸟瞰
- 大众文化·文化殖民·媒介帝国主义
- 跨世纪中国电影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眼光
- 浅谈就业导向下的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探讨
- 妙悟的美学历程 (1)
- 浅析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激励机制对策研究
- 网络公证对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特殊意义(1)论文
- 浅论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生化学学业评价的建构
- 论健全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1)论文
- 幼儿教师情感的重要作用
- 新中国美学50年——对马克思主义从机械照搬到最
- 坚持依法治税,改善税收环境(1)论文
- 论析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的社会需求、发展现状及对策
- 重视中小学生的网络道德培养
- 《坐井观天》教学实录与评析
- 《称赞》教学反思
- 《桂林山水》教学过程设计
- 《北京》教学设计之二
-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 《坐井观天》课程设计
-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 《司马光》教学设计二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 《司马光》教案二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 《匆匆》(两课时)
-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北京》教学设计之三
- 《丑小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