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别了,“不列颠尼亚”》学案6

《别了,“不列颠尼亚”》学案6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0-12-11

《别了,“不列颠尼亚”》学案6

别了,“不列颠尼亚”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查阅资料,自主地、纵深地了解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事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新闻知识 (1)什么是新闻?(2)新闻的特点(3)新闻的结构 2、字词(包括两篇) 

 二、自主检查预习内容

 三、整体感知文本 

 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交流问题1:读了这篇新闻,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扬眉吐气,大快人心——言之成理即可。) 

 交流问题2:以第一段为例,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自豪 喜悦 庄重 严肃)  

交流问题3:划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概括信息。

请思考: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多表示时间的词语?

 (体现新闻的及时性和真实性。) 

 四、鉴赏课文

(合作探究) 对于香港回归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不仅仅是华夏儿女关心,世界各大媒体齐聚香港,截至1997年5月8日,就有778家传媒,8423人登记对交接仪式进行采访,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的新华社不辱使命,不负众望,高人一筹,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正是这篇《别了,“不列颠尼亚”》。

 问题1:这则新闻为什么会获此荣誉? (提示:可以从那些角度考虑?如:它的标题、选材角度、语言等)

 问题2:如何理解课文标题的含义? (双关。一方面,参加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港督彭定康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被洗刷。) 

问题3:中,现实的场景和背景材料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课后“研讨与练习”一) (现实的场景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的纲,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于一个现实的场景。如:提到港督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就引入一些关于港督府历史的卑贱材料;而降旗的仪式,则让人联想起156年前,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自然的衔接,使得这些卑贱材料看上去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它们靠现实的场景串在一起,与之融为一体。另外,背景材料的引入也使得现实的场景有历史的纵深感,让人更加体会出仪式本身的现实内涵。) 

 问题4:品味精炼而意蕴丰厚的语言 

(1)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 (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1997年的7月1日脱离英国的统治,回归祖国,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了。所以把英国告别的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2)课后三第1题 (象征英国统治的“不列颠尼亚”号,与象征香港回归祖国的特别行政区区旗,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启示人们发现这一仪式的深厚内涵。) 

 (3)课后三第2题: (英国人从海上登陆香港,开始了长达156年的殖民统治;而如今,香港回归祖国,参加仪式的英国官员又从海上消失在茫茫的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也是一句概括性很强的话,把香港百年的沧桑巨变凝聚其中,暗含着历史和现实的对比。) 

 五、自主总结:通过这篇新闻,谈谈你对这一件事的认识。 

(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的钟声,它响彻寰宇,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雪白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历史已经铭记这一刻,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也将铭记这一刻。)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奶奶
我最敬佩的人
爱画画的符浩源
令我佩服的一个人
妹妹是朵“霸王花”
我的好姐妹
我们班的“飞毛腿”
“PK”妈妈
我是谁
家有“功夫老妈”
淘气包
妈妈
乐于助人的她
老妈是“武林高手”
我们的老师
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侵权保护
秦皇岛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政策的初探(1)论文
民族管弦乐队音色统一的思考
我国应制定以用益为中心的物权法
浅析数学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
中国民族管弦乐复调写作技术研究
浅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完善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论激励机制在企业中的运用
职工持股会的法构造与立法选择
浅析新课改对语文教师素质的要求
论发挥多媒体效应 促进语文教学
论山西票号制度对传统人际关系网络的依附性(1)论文
挖掘机消声器效果的测量与分析
浅析英语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
《新型玻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新型玻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