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学案3
翻新时间:2020-12-15
《谏太宗十思疏》学案3
复习目标:
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2、通过翻译训练提高学生文言翻译的能力
复习流程
一、熟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
1、文学常识填空
(1)魏征(580~643)字玄成,封郑国公,谥文贞,以直言敢谏著称,史以“_诤臣_”称之。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他死后,唐太宗悲痛不已,亲自为他写了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2)疏,是陈述自己意见的一种文体,又称奏章、奏议,多分条陈述。
2、阐述了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的道理。(用原文词语回答)
3、名句填写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3)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4、写作借鉴
(1)写法:第一段提出了什么观点?是如何提出的?
观点: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题。先从正面说,用比喻推理(“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正题:“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一个明事理,浅显易懂,不容置疑。再从反面申述:“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这样就加重了强调意味:德不厚则不可使国家长治久安的。正反对比后,作者进一步明确指出,“人君”地位高,责任重大,如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要想国家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如同“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一样荒诞。反面来说,想要国家长治久安,就一定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这结尾处,不但照应前面(“积德义”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漂流记
- 妈妈的爱
- 唉!累死了
- 文具争功
- 海南之旅
- 美丽的菊花
- 我的家乡
- 布达拉宫
- 未来的房子
- 可爱的小企鹅
- 爱找麻烦的弟弟
- 电脑彩绘心得
- 我
- 王老师的宽容
- 美秋
- 欧共体法律体系研究(4)法学理论论文(1)
- 欧共体法律体系研究(24)法学理论论文(1)
- 我国残疾人权益保障的现状和问题法学理论论文(1)
-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学分析(3)法学理论论文(1)
- 国企改制中的法律纠纷和对策(2)法学理论论文(1)
- 欧共体法律体系研究(13)法学理论论文(1)
- 关于完善渎职罪的立法思考(8)法学理论论文(1)
- 关于完善渎职罪的立法思考(3)法学理论论文(1)
- 当代中国法治理论孕育生长的反思
- 欧共体法律体系研究(22)法学理论论文(1)
- 依法治国的理论基础(5)法学理论论文(1)
-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法学理论论文(1)
- 当代大学生犯罪之剖析(3)法学理论论文(1)
- 依法治国的理论基础(4)法学理论论文(1)
- 欧共体法律体系研究(7)法学理论论文(1)
- 《白杨》预习解析
- 《白杨》教案设计
- 《白杨》片断赏析二
- 《草原》说课设计一
- 《白杨》课堂实录【附评、简介】
- 《白杨》教学设计四
- 《白杨》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 《白杨》教学设计二
- 《白杨》教学设计及说明
- 《白杨》片断赏析三
- 《白杨》教学设计一
- 《白杨》课堂实录一
- 《白杨》教学设计三
- 《白杨》讲读教案设计
- 《白杨》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