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1-06-04
六年级下册语文《少年中国说》教案
少年是国家的栋梁,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下册语文《少年中国说》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六年级下册语文《少年中国说》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3、体会作者殷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殷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第一课时 累计38节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及作者的观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殷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自古英雄出少年。作为新世纪新一代少年,让我们一同去学习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板书课题),去感受梁启超先生字里行间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的精神,去实现先辈寄托的让伟大民族复兴的热望。“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简介梁启超和文章的写作背景。
二、总体把握内容
1、读课文,把字词读通顺。
2、再读课文,想一想:本文赞颂了什么?要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作者把封建古老的中国和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国”作鲜明的对比,极力赞颂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针砭老年人消极保守的思想,鼓励人们发愤图强,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散读课文: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通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请个别学生朗读课文,检查散读情况。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4、全班齐读。
四、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五、指导写字
1、学生读生字,记忆生字。
2、学生练写生字,教师指导。
六、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少年中国说(节选)梁启超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累计39节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层次。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3、体会作者殷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殷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少年中国说》一文。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理清课文层次,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1、说说课文是分几层来写的?每层写什么?
2、有感情地读课文,小组讨论:
(1)课文运用了大量的排比、比喻、对偶等表达方法,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体会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2)课文赞颂少年中国,也讴歌中国少年,二者有什么联系,谈谈你的理解。
(3)联系课文,想象少年中国的美好未来,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指生汇报。
4、指导朗读 指名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的爱国激情。 朗读时怎样处理情感?朗读老年人部分应该不屑、鄙视,朗诵少年部分怎应该充满热情赞美
5、指导背诵 反复朗读,达到熟读背诵。
四、拓展深化 梁启超在文中集中使用比喻手法,使得一个突然崛起、幸福美好、前程灿烂的少年中国形象惟妙惟肖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为了我们中国的未来更美好,作为中国的少年,你们想要怎样做呢?
五、作业
1、在日记里写出学习本文后的感想。
2、背诵课文。
3、积累喜欢的句子,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板书设计:少年中国说(节选) 梁启超 少年中国——作者的理想 中国少年——实现理想的希望 盼望祖国繁荣富强 教学反思:
六年级下册语文《少年中国说》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3、体会作者殷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殷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第一课时 累计38节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及作者的观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殷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自古英雄出少年。作为新世纪新一代少年,让我们一同去学习梁启超先生的《少年说》(板书课题),去感受梁启超先生字里行间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的,去实现先辈寄托的让伟大民族复兴的热望。“少年强则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简介梁启超和文章的背景。
二、总体把握内容
1、读课文,把字词读通顺。
2、再读课文,想一想:赞颂了什么?要表达作者怎样的? (作者把封建古老的和他心目中的'“少年”作鲜明的对比,极力赞颂少年勇于改革的,针砭老年人消极保守的,鼓励人们发愤图强,肩负起建设少年的重任,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散读课文: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通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请个别学生朗读课文,检查散读情况。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4、全班齐读。
四、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五、指导写字
1、学生读生字,记忆生字。
2、学生练写生字,教师指导。
六、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少年说(节选)梁启超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累计39节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层次。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3、体会作者殷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殷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少年说》。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理清课文层次,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1、说说课文是分几层来写的?每层写什么?
2、有感情地读课文,小组讨论:
(1)课文运用了大量的排比、比喻、对偶等表达方法,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体会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2)课文赞颂少年,也讴歌少年,二者有什么联系,谈谈你的理解。
(3)联系课文,想象少年的美好未来,用心体会作者的感情。
3、指生汇报。
4、指导朗读
指名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的爱国激情。朗读时怎样处理情感?朗读老年人部分应该不屑、鄙视,朗诵少年部分怎应该充满热情赞美
5、指导背诵 反复朗读,达到熟读背诵。
四、拓展深化 梁启超在文中集中使用比喻手法,使得一个突然崛起、幸福美好、前程灿烂的少年形象惟妙惟肖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为了我们的未来更美好,作为的少年,你们想要怎样做呢?
五、作业
1、在里写出学习后的感想
2、背诵课文。
3、积累喜欢的句子,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板书设计: 少年说(节选) 梁启超 少年——作者的理想 少年——实现理想的希望 盼望祖国繁荣富强
上面就是六年级下册语文《少年中国说》教案,想要了解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查字典语文网。
【六年级下册语文《少年中国说》教案】相关推荐文章: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放飞和平
- 我家的“万能”
- 送姥姥去火车站
- 神农架之行
- 洗沙发
- 杰克利历险记(1) 杰克是个淘气鬼
- 谈自律
- 春
- 外婆的故事
- 崇明一日游
- 今天真热
- 不怕百战失利,就怕灰心丧气
- 小表妹
- 要下雨了
- 吃人的树
- 浅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对策
- 高校德育不容忽视的课题: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 试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探讨
- 试析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对策的思考
- 浅议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性的失落及其重塑
- 试论网络道德教育高校德育工作的新任务
- 浅析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认识与网络道德教育
- 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内化的新视角
- 关于高校应对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途径探析
- 关于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创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
- 关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承担网络道德教育
- 试论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浅析和谐社会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构建
- 浅谈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科学化研究
- 浅谈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成因及对策
- 《香菱学诗》引发的教学思考
- 激趣 求真 创新──从黛玉教诗看中学作文教学
- 司马迁
- 作者是怎样表现陈胜的性格特点的?
- 由“黛玉教香菱学诗”想到的
-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 陈胜能成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的原因
- 《史记》简介
- 司马迁对人类的八大贡献
-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 《陈涉世家》有关资料
- 《香菱学诗》教学杂谈
- 《香菱学诗》案例反思
- 试做香菱知音人──《香菱学诗》评课稿
- 《香菱学诗》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