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1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一、 回忆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黄山奇石》,并且学习了生字新词和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们还记得吗?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什么地方呀?那里景色如何?
(引导联系第一段回答,板书:神奇、有趣)
二、激趣导入
这节课,老师来当导游,带大家去欣赏黄山那有趣的奇石,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领略祖国山河的壮丽。好吗?
三、学习课文
(一) 整体感知
首先,请听老师范读课文的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看课文的相关画面,同时留心观察:课文中介绍了哪几处奇石?
(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
(二) 分层学习
1、学习第二段
(1)课文中哪个自然段介绍了仙桃石?翻开书找一找。(出示图片)
(2)谁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仙桃石是什么样子?你从哪儿看出来?(看着图说一说)
(3)仙桃石这么大,又在这么高的地方,它是怎么来的呢?加上想像说一说。
(4)指导朗读
说的真神奇、真有趣,更有趣的是仙桃正好稳稳当当的放在了石盘里,像招待客人一样。其实这是谁的功劳呀?对,是大自然创造出来的,让我们读出仙桃石的有趣,和对大自然的赞美吧!
2、学习第三段
(1)同学们,刚才老师引导大家抓住仙桃石的样子,加上丰富的想想体会了它的神奇、有趣,那么,课文中是怎么介绍“猴子观海”的呢?(出示图片,指名朗读。)
(2)你从哪儿体会出“猴子观海”的神奇、有趣?请你们小组四人先一块儿读一读,然后互相说一说。(指名回答,从样子、位置来引导。)
①、哪句话写出了猴子的样子?看看图,再从课文中找一找。(出示句子)
②、哪几个词写出了猴子的动作?(变红)请你坐在凳子上学一学。有趣吗?
③、更有趣的是,猴子竟然在干什么?(看云海)
(欣赏云海:云上下翻滚,十分壮观,能看到这么美的云海,是因为黄山太高了。)
④、课文中哪个词也讲了黄山高呢?(陡峭)(出示图片)
(3)指导朗读
同学们,多么有趣的位置,多么有趣的猴子,你能读出“猴子观海”的神奇、有趣吗?
3、学习第四段、第五段
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从猴子的样子和它所在的位置感受了“猴子观海”的神奇、有趣。接下来,老师请你们从“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两处奇石中选一出你喜欢的,自己读一读,然后看看图从它的位置、样子加上想象说一说它的神奇、有趣。(出示自学指导。指名回答,抓住一出体会到位,多请人补充。)
(1)“仙人指路”
①、仙人在什么地方?(学一学动作)
②、仙人是什么样子?
③、仙人好像在告诉人们什么?
④、指导朗读
(2)“金鸡叫天都”
①、金鸡在什么地方?
②、它是什么样子?
③、金鸡在叫什么呢?
④、指导朗读。
(3)齐读第四、五自然段。
4、指导背诵
同学们,神奇的大自然创造了人间奇迹,创造了黄山那一处处奇石,请选一处你喜欢的,看看图,读读课文,试着背一背,练好了像小导游一样介绍给你的同桌,好吗?
谁来背一背?
谁愿意来当小导游介绍黄山的奇石?(放音乐和画面)
5、学习第六段
同学们,黄山的奇石何止这四种啊,还有很多很多。课文中只提到名字的奇石有哪些?(出示第六段)
(1)自由朗读,找一找。
(2)请你选一处,模仿着课文的写法,想一想:他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加上丰富的想象说一说。(练习,指名说)
(3)黄山还有许多没有名字的奇石呢,请你们仔细观察,展开想象起个名字,好吗?
(依次出示:仙人下棋、天鹅孵蛋、骆驼峰)
(4)指导朗读。
你们大胆、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使黄山奇石有趣极了,下面,咱们来共同体会它的多、奇、趣吧!(齐读)
四、总结谈话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学游泳
- 有趣的记法
- 今天我值日
- 回家的感觉
- 秋风娃娃
- 老师,我想对您说……
- 打羽毛球
- 学骑自行车
- 瞧我的新型战斗车
- 树
- 自我教育
- 雨鞋
- 有趣的电视片
- Hi,交个朋友吧
- 我学滑旱冰
- 我国农村税费改革问题分析
- 关于完善企业所得税制问题的思考
- 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税收竞争与税收优惠
- 西方国家对私人养老保险计划的税收优惠
- 我国所得税会计处理中债务法的选择
- 论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
- 遗产税与赠与税的国际的比较
- 体育与科学关系互动的哲学思考
- 生命周期评价与环境伦理
- 哲学及其教学改革之我见
- 试论公共财政下的税收债法理论
- 高扬现代科学理性的哲学理论
- 试谈商业银行的税务筹划
- 关于哲学研究中心转移的现代理性批判
- 论社会潜能的调控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 课本剧:丑小鸭
- 情感与想象齐飞 人本共个性一色──评刘美钗老师之《丑小鸭》
- 安徒生与安德森
- 采用词语突破法,读中感悟──《丑小鸭》片断赏析
- 红红的甜草莓
- 《丑小鸭》案例分析和反思
- 《爱迪生救妈妈》课文题意
- 学之张扬 个性彰显──《丑小鸭》一文案例反思
- 《爱迪生救妈妈》学习要点
- 感知性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试分析《丑小鸭》教学中的感知性活动
- 走进文本,“亲密”对话──《丑小鸭》教学实录与评析
- 《数星星的孩子趣》句子分析
- 《丑小鸭》课堂实录
- 《丑小鸭》课堂实录
- 我们今天怎样教安徒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