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5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
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过程
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昨天,老师请同学们查找关于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找到了吗?谁来把你了解到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介绍?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介绍。
中国国际救援队于2003年5月赴阿尔及利亚参加国际地震灾害抢险救援行动,圆满完成了任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目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出色表现吧。
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根据“阅读提示”中的学习要求,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同桌之间轮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相互指正。
朗读展示:谁愿意读哪段便站起来朗读。
自主探究,交流收获
认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或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反复读一读,简要写出读书收获,把不明白的词语或句子画出来。
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读书收获,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向他人请教。
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总结收获,如文章内容、思想感情、表达方法等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讨论。
在阿尔及利亚参加国际救援工作的38支队伍中,只有中国和法国救援队各救出一名幸存者,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扬。请你们也来称赞称赞我们的国际救援队,把你的赞誉之词写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后诵读。
朗读复述,积累语言
带着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敬佩、赞美之情再来读读课文。
同桌练习讲述中国国际救援队在阿尔及利亚的救援行动。
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句段抄写在读书笔记中。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建议
1、课前布置学生了解地震方面的知识,以及地震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灾难的事例。
2、本课是一篇通讯,教师在教学时不必过多地向学生讲授通讯的文体知识,但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熟悉通讯的阅读方法。例如,可以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中写的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先抓住课文中最主要的信息。这一次的阅读要求是“宜粗不宜细”,鼓励学生使用跳读的方法。
3、再次默读课文,教师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这个问题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后,抓出与问题有关的信息:首先,地震发生后中国立即向地震灾区派出救援队,而且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救灾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其次,在受灾严重,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救援队仍然迅速投入工作(在困难和危险的处境中仍然坚持救灾,体现了人道主义和牺牲精神);最后,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高超的救援技术使得救援成功)。这些内容学生不一定全部答全,教师可以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互相补充。
4、在清楚课文内容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一下新闻文体的语言特色。新闻的语言要求客观、准确、朴实、简洁,尽量让事件本身说话,作者的观点就在事件的叙述当中。这篇通讯虽然也有抒情、议论,但也是融合在事件的客观报道中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读中加以体会,并在平时阅读报纸时,增加获取信息的能力。
5、课文后的“资料袋”介绍的是中国国际救援队,可以在教学课文前作为新闻背景来阅读,增加对这一组织的了解。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动物园里的猴子
- 午时花
- 秋风像个邮递员
- 神奇的胖大海
- 春天
- 打扫卫生
- 我家的小比熊
- 购年货
- 快乐的春节
- 抓鱼
- 我的发现
- 小狐狸迷路了
- 存钱罐
- 我不哭了
- 放风筝
- 关于中国当代舞剧创作问题的分析详细内容(1)
- 舞蹈中的语言艺术详细内容(1)
- 中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问题浅析及改进措施
- 从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的第一乐章(1)
- “美声”在长笛教学中的运用(1)
- 中国舞蹈资源的文化人类学探索向度详细内容(1)
- 中国高铁“张总设计师”官场秘闻
- 桥梁路面裂缝防裂措施分析
- 浅析中国汽车交通事故技术鉴定
- 论高铁工程高压输电线路改造验收重点项目
- 藏族舞蹈审美特征略探详细内容(1)
- 舞种风格与个性创作的双向认可详细内容(1)
- 六十年代出生的舞蹈创作群体详细内容(1)
- 润物细无声——浅谈声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1)
- 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课程改革论析(1)
-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七
- 《静夜思》综合资料
-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五
- 《葡萄沟》教学设计之七
-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
- 《葡萄沟》教学设计之二
- 《葡萄沟》教学设计之六
- 《葡萄沟》教学设计之四
-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六
-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打电话》教学设计之一
- 《葡萄沟》教学设计之五
- 《葡萄沟》教学设计之三
- 《葡萄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