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2
翻新时间:2023-07-10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从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启示,培养他们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体会课文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练习用“仍然”“虽然”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柯里亚最后讲的话。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哪些写得真实、具体。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二、预习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他们做了哪些事?
三、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
2、指名回答预习中的问题。
四、结合课后第2题,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3)写柯里亚埋木匣。
第二段(4—12)写柯里亚挖木匣。
第三段(13)写柯里亚从这件事中受到的启发。
五、讲读第一段。
1、指名朗读。
2、读后评议。
3、默读第一段,思考:
(1)柯里亚埋木匣是在什么时候?那时他几岁?
(2)柯里亚是怎样将木匣埋起来的?
(3)柯里亚为什么把东西埋起来?妈妈埋的东西同柯里亚的有什么不同?
4、讨论思考题,检查默读情况。
(1)讨论第1题,简介时代背景。
(2)讨论第2题,重点理解“刚学”“只会”两个词语。
(3)讨论第三题,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东西多不能都带走;受到妈妈埋东西的启示。
六、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
2、提出默读思考题。
(1)他们什么时候挖埋藏的东西?从埋到挖经过了多长时间?
(2)妈妈是怎样挖箱子的?结果怎样?
(3)柯里亚开始是怎样挖的?结果怎样?后来为什么又挖着了?
3、讨论思考题。
4、指导朗读第二段。
七、讲读第三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怎样理解柯里亚最后说的这段话?(年龄小,步子小;年龄大,步子也大。)
3、学生自己结合生活实际谈认识。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超男与男的较量
- 我全新的一天
- 黄昏·暮夜·雨忽下
- 天使翅精灵少女(三)初交朋友
- 三国时代—出师大胜
- 雾里观日出
- 环保之梦
- 老爸的坏习惯
- 有这样一个人
- 我不认识的一个人
- 我是馋猫
- 郑渊洁!我要投诉你
- 丑小鸭流浪记
- 特殊的“镜子“
- 爸爸,我爱你
- 全球化、好莱坞与民族电影
-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理与教学改革
- 现代语文教学的拓宽、求活与务实
- 大众文化·文化殖民·媒介帝国主义
- 论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
- 客家山歌音乐的发展创作手法探讨
- 面向21世纪:国内电影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 “对话”随想─访谈类节目的感与悟
- 理解人物和体现人物(上)
- 从2001年高考作文评析中学生作文能力
- 经济类节目主持人的非言语沟通技巧
- 学习不良和优良儿童社会信息加工中反应特点比较
- 浅谈“兴趣”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 开放的演播空间
- 电影小品练习:磨刀不误砍柴功
- 蜀道难
- 七年级下册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师中心稿)
- 杜甫律诗五首
-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 《再别康桥》
- 十三短文两篇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
- 杜甫诗三首(教师中心稿)
- 十四松鼠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
- 七年级下册教案《丑小鸭》(教师中心稿)
- 十八三个太阳(七年级苏教版)
- 十六国宝——大熊猫(七年级苏教版)
- 七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活动“马的故事”集锦(教师中心稿)
- 短文两篇(教师中心稿)
- 岳阳楼记
- 《与马共舞》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中心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