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三个儿子》其内在思想的?
当学生在读通读懂甚至理解了《三个儿子》的课文内容之后,为了深入领会其思想内涵,课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孩子?问题一提出,五花八门的答案都出来了:第一种答案,认为“老爷爷只看见翻跟头的那个孩子”!
归纳这部分同学的理由大致有三:
1、他是第一个出场的;
2、他翻跟头的本领实在了不起,快得都像车轮一样地转了;
3、三个妈妈都被他迷住了,难道老爷爷还会没有看见?正因为理由最充分,因此,认为这个答案正确的同学人数比例也最高;
第二种答案是认为“老爷爷只看见唱歌的那个孩子”!理由是“他的歌声”,老爷爷不会没有听见了吧?认为这个答案正确的是一小部分同学。
令我感到意外的是本应该“老爷爷只看见的是第三个儿子”属于真正的正确答案,居然没有一个同学认为,即便有极个别同学想举手发言,也只因为一时答不上理由而迟迟不敢表态!
在这样的情形下,我是怎样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其正确的思想内涵的呢?
第一步:我下意识地指名一位同学朗读第三个(即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那位)孩子行为的一段话(即第11自然段);噶同学读完之后又让全班同学齐读;齐读完之后又让学生划出表示该孩子行为动作的“跑到”、“接过”、“提着”、“走”等四个词语。经过我这样一番有意识的“折腾”,敏感的学生终于明白了:老师,我知道了,老爷爷只看见的那个孩子应该是第三个孩子。
“为什么?”我趁热打铁。
“因为第三个孩子勤劳,孝敬父母。”那位同学继续答道。
“为什么老爷爷只看见他?而没有看见其他两位?他真得没有看见吗?”我再次有意打一伏笔,提出了一个更加深入问题,让学生作进一步思考探究。
第二步:我有意识的让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第三个孩子的举动是在怎样的一个情形之下这样做的?
先出示一副显得很有精神而又正直的老大爷图象,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老大爷是一位怎样的老大爷?
又出示“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即课文第8自然段的一段话,让学生反复读,读后又让学生说说孩子的妈妈提水到底有多艰辛。
然后又问: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们想想,作为一位正直、善良的老大爷,他会认为三个孩子的行为谁做得最好?
通过这样一番有目的地“朗读——设疑——讨论”,大部分学生的思想基本被引到了“在老爷爷看来,只有爱妈妈、帮助妈*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儿子”的这个正确而健康的思想内涵上来。
有一位学生为了表达他对老师这番苦心的理解,课后还极端地告诉大家:第三个孩子的勤劳,孝敬父母最主要就体现在他把力气化在了最需要帮助的妈妈提水这件事情上了,而不是像第一、二个孩子,把力气化在翻跟头和唱歌上!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黄山导游词
- 再逢中秋
- 假如我是科学家
- 颐和园导游词
- 养蚕
- 观察
- 我的蝈蝈将军
- 胜似亲人
- 因为选择不同
- 可爱的小猫
- 开学了,我们笑了
- 教师节里的润喉糖
- 时间都去哪了
-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 观察豆子
- 浅论西方行政管理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行政管理论文
- 外部审计对缓解控股股东代理冲突的价值分析
- 中小学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 网络经济对医院审计的管理策略探讨
- 试论图书馆信息服务在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
- 试论初中英语写作能力训练方法探讨
- 关于建筑工程审计的几个问题探讨
- 探析中国物流业国际化发展中的法规建设-物流管理论文(1)
- 浅探电子商务的税收问题与对策-物流管理论文(1)
-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 探析初级中学体教结合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对策
- 试析科学发展观引领党员思想教育工作
- 浅谈建设项目跟踪审计
- 关于会计与审计上的重要性标准的探讨
- 浅析怎样培养学生全面学习地理知识
- 《麦哨》教学设计
-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1
-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3
-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2
-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2
-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1
-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2
-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1
- 《小英雄雨来》的教学设计
-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1
-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2
-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1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 《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