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思考(推门课)
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了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这篇课文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神秘的古生物科学之门。
在上本课前,我就了解到班里有很多孩子对于恐龙都比较感兴趣,比较熟悉。因此,在课一开始,我就先让学生自由地来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一种恐龙,结果孩子们一下子就说出了十几种恐龙的名称,并一一做了简单地介绍。随后,我抓住时机,出示课题,鼓励学生质疑:这么大的恐龙能够飞向蓝天吗?它是怎样飞向蓝天的呢?……让学生带着疑问,自读课文,寻找答案。
在教学课文时,我主要抓住两个重点,一个是理清恐龙到鸟的演化过程。这一部分我直奔主题,直接抓重点段,先让学生默读文本,在自悟中做批注,然后借助教学课件,让学生填一填表格,在学生读完课文,再填表格的汇报中,理清了教学难点。
另一个则是抓科普文章语言准确的特点,启发学生体会感悟科普文的特色。如本课的第二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在教学时,我就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句中的“首次”是什么意思?这个“首次发现”证明了什么?学生联系上下文后说:“证明了科学家们提出的假说──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不是假想,而是事实。”我说:“是啊,这个重大的发现对科学家们研究鸟类是由恐龙演变而来的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此项研究的进程,难怪全世界的科学家们听到这一消息欣喜若狂。”并指导学生再次朗读语句……
课上完之后,我感觉学生对于这类科普性的文章学习兴趣不是很高,看来,进入中高年级后,除了从课文内容本身去打动学生外,我还应采取更多的方式去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表姐
- 自传
- 反法西斯
- 我们班有“鬼”
- 我的“二虫”老爸
- 我家的“牛牛”
- 书袋
- 我的表哥
- 我的奶奶
-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 我是谁?
- 五一班的男同学们
- 一片大蒜
- 可恶的李清
- 我的“前座“
- 中国经济论文中国经济何以领跑全球
-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研究
- 中国经济论文我国地区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 中国经济论文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研究
- 中国经济论文如何看待当前的中国经济
- 中国经济论文当前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中国经济论文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及对明清经济的影响
- 中国经济论文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
- 中国经济论文农村改革与发展
- 中国经济论文2013中国经济学年会论文选题
- 中国经济论文关于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几个问题的认识
- 中国经济论文关于当前中国经济问题的思考
- 中国经济论文制度因素对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 中国经济论文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
- 中国经济论文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及发展趋势
- 生疑 感悟 和谐
- 《落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落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小蝌蚪找妈妈》难点教学
- 《祖国山水多美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之一
- 《祖国山水多美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好个光明世界”的理解
- 《多有趣的地方》教学设计之一
- 《分橘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之二
- “热闹”一词的两种教法
- 《你今天怎么迟到了》教学设计之一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之三
- 《最好马上找到他》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