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思考(推门课)
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了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这篇课文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神秘的古生物科学之门。
在上本课前,我就了解到班里有很多孩子对于恐龙都比较感兴趣,比较熟悉。因此,在课一开始,我就先让学生自由地来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一种恐龙,结果孩子们一下子就说出了十几种恐龙的名称,并一一做了简单地介绍。随后,我抓住时机,出示课题,鼓励学生质疑:这么大的恐龙能够飞向蓝天吗?它是怎样飞向蓝天的呢?……让学生带着疑问,自读课文,寻找答案。
在教学课文时,我主要抓住两个重点,一个是理清恐龙到鸟的演化过程。这一部分我直奔主题,直接抓重点段,先让学生默读文本,在自悟中做批注,然后借助教学课件,让学生填一填表格,在学生读完课文,再填表格的汇报中,理清了教学难点。
另一个则是抓科普文章语言准确的特点,启发学生体会感悟科普文的特色。如本课的第二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在教学时,我就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句中的“首次”是什么意思?这个“首次发现”证明了什么?学生联系上下文后说:“证明了科学家们提出的假说──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不是假想,而是事实。”我说:“是啊,这个重大的发现对科学家们研究鸟类是由恐龙演变而来的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此项研究的进程,难怪全世界的科学家们听到这一消息欣喜若狂。”并指导学生再次朗读语句……
课上完之后,我感觉学生对于这类科普性的文章学习兴趣不是很高,看来,进入中高年级后,除了从课文内容本身去打动学生外,我还应采取更多的方式去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美容”
- 我喜爱的小白兔
- 我最熟悉的人
- 学校的松树
- 我的家乡
- 乳牙下岗记
- 《一束鲜花》续写
- “小鸭子”存钱盒
- 我家的小狗——球球
- 雨的快乐、雨的烦恼
- 剑兰
- 鸡蛋浮上来了
- 当检测卷发下来的时候
- 灯光球场
- 我喜爱的小鸭子
- 人力资本投资问题
- 火电企业燃料煤供应商管理探究
- 中国证券市场金融板块投资价值研究
- 劳务派遣员工劳动保障权益研究
- 中小企业员工管理现状
- 社会融资规模运用可行性分析
- 对加强企业成本预算管理的思考
- 河北省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分析
- 国内外P2P网络借贷平台运营模式比较研究
- 提高高校电子资源利用率的思考
- 郑州地方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研究
- 河北省专利质押贷款现状
- 上市公司董事会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
- 当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 网络经济中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法律规制研究
- 《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珍珠鸟》第二谭时教学设计
- 《蛇与庄稼》教学设计
-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设计
- 《鲸》教学设计
- 《北京的四合院》教学设计
- 《可爱的草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旅行家树》教学设计
- 《可爱的草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积累·运用八》教学设计
- 《一件运动衫》教学设计
- 《蛇与庄稼》教学设计
- 《旅行家树》教学设计
- 《可爱的草塘》读写教案设计(片断)
- 《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