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思考(推门课)
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了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这篇课文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神秘的古生物科学之门。
在上本课前,我就了解到班里有很多孩子对于恐龙都比较感兴趣,比较熟悉。因此,在课一开始,我就先让学生自由地来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一种恐龙,结果孩子们一下子就说出了十几种恐龙的名称,并一一做了简单地介绍。随后,我抓住时机,出示课题,鼓励学生质疑:这么大的恐龙能够飞向蓝天吗?它是怎样飞向蓝天的呢?……让学生带着疑问,自读课文,寻找答案。
在教学课文时,我主要抓住两个重点,一个是理清恐龙到鸟的演化过程。这一部分我直奔主题,直接抓重点段,先让学生默读文本,在自悟中做批注,然后借助教学课件,让学生填一填表格,在学生读完课文,再填表格的汇报中,理清了教学难点。
另一个则是抓科普文章语言准确的特点,启发学生体会感悟科普文的特色。如本课的第二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在教学时,我就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句中的“首次”是什么意思?这个“首次发现”证明了什么?学生联系上下文后说:“证明了科学家们提出的假说──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不是假想,而是事实。”我说:“是啊,这个重大的发现对科学家们研究鸟类是由恐龙演变而来的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此项研究的进程,难怪全世界的科学家们听到这一消息欣喜若狂。”并指导学生再次朗读语句……
课上完之后,我感觉学生对于这类科普性的文章学习兴趣不是很高,看来,进入中高年级后,除了从课文内容本身去打动学生外,我还应采取更多的方式去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雨中麓
- 五〈2〉班学生读书调查报告
- 第一次来加拿大
- 扔.仁.忍.韧
- 一个让我敬佩的人
- 生死攸关的烛光
- 丢失的骆驼
- 快乐数字
- 读《名人的故事》有感
- 徐有
- 我与文明同行-------递铺镇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查报告
- 给奶奶的一封信
- 我爱我家
- 平凡的美
- 彭飞
- 《六韬》的管理思想(1)-传播学论文(1)
- 绩效审计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运用的探讨
- 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实行学分制的探索与实践-传播学论文(1)
- 对经济研究中数学方法运用的思辨(1)-传播学论文(1)
- 市公司担保业务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费用的关系研究
- 物业管理中以人为本的探讨(1)-传播学论文(1)
- 计算机技术在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审计中的应用
- 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经济属性及收费政策(1)-传播学论文(1)
- 浅谈建筑电气工程审计的几种方法
- 公共行政的管理主义――反思与批判(1)-传播学论文(1)
- 企业经济业务重分类及其控制和审计研究
- 科技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传播学论文(1)
- 新形势下对我国社会保险资金审计的探讨
- 案例教学法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
- 民营企业如何吸引、保留优秀人才(1)-传播学论文(1)
- 小壁虎借到尾巴之后──《小壁虎借尾巴》教学案例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 《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课时教学案例及评析
- 尾巴的故事──《小壁虎借尾巴》教学案例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案例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案例及评析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 《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的立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