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思考
这是一篇充满科学性、知识性的文章,文章中介绍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神秘而美丽,虽然有点难理解,但却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探索、了解的兴趣。
因此,我就从激趣入手,利用学生们求知的好奇心,采用探索、寻奇的方式,逐步揭开雅鲁藏布大峡谷神秘的面纱。
从理解词语入手,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如:文中的“堪称”“号称”“美誉”,是在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课文里有一些词语带有引号,如“世界屋脊”“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都表示特定的称谓,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加以体会。还有“最长”“最深”的数据说明也写出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文章用词谨慎、科学,理解了重点词语,也就理解了课文。
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文章每段有一个起概括作用的句子,如:“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抓住句子来理解内容,是学习这篇课文写作手法的一个方法。
这篇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的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由学生自己通过朗读的方式来完成任务。在教学时,重点抓住“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景观使你感到特别的神奇?为什么?”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含有从…..到….的句子多读几遍,感受大峡谷中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的范围之广,形态之多样,学生边读边想象大峡谷是怎么样的一副“神奇美丽的画卷”,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在这过程中,我觉得我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探究方面做得还不够,略读课文不能引导的太多,要放学让自己去读,去感受。除了课文中写到的内容,学生也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各自都了解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其他情况,所以最后一环节,我设置了学生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自己所知道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当然,说的亮点无非是补充上别人不知道的内容。但这个环节之后,我觉得,并不是和我想象的那么顺利,学生介绍的不够流畅,更多的是背书,因此我认为,介绍资料还是放在课的开头,作为简介,可能更能够让学生接受。为他们更深入的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做好厚实的铺垫。
这篇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课文首先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所处的地理位置──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与珠穆朗玛峰为邻。接着,课文列举确切的数字,与世界上其他几个著名大峡谷进行比较,说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然后,课文从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以及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了峡谷的奇异景观。在这一部分,作者运用了“从……到……”的排比句式,气势非凡,让人感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景观真如神来之笔。
读罢此文,犹如走进了神奇美丽的画卷之中,拥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壮丽景观;二是要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自读来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美丽。但可能受文章具有说明文的特性的影响,学生在刚开始读时往往缺乏兴趣,尤其是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在反复朗读推敲课文之后,学生们才渐渐地喜欢上这篇课文,尤其是对三四两个自然段的有关大峡谷奇异景观的介绍更是喜爱有加。我自我感觉本课的最大败笔之处就是未能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抽象化的东西,来促进学生通过想象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绝招
- 画画
- 我喜欢上了电脑
- 我错了
- 我的绝招
- 游泳比赛
- 绝招
- 有一种感动叫做光荣
- 让我伤心的一件事
- 我的绝招
- 溜冰
- 小鸡抢食
- 飞吧,小麻雀
- 第一次煮面条
- 绝招
- 技术职称的实际性促进生产力发展
- 如何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 职称英语考试的质量评定
-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悬念”的设置
- 国有企业职称聘任完善
- 职称社会化评价发展
- 初中历史课程的改革及其思考
- 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情景交际能力
- 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 卫生技术工作者职称申报要领
- 论“活”用教材 实现数学教育目标
- 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策略
- 会计师职称考试经验
- 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创新途径
- 职称改革与人才评定的关系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教学反思
- 《乌塔》教学案例
- 《乌塔》一课反思
- 我这样疏导──《乌塔》教学记
-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词句积累
- 《乌塔》教学反思
- 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感
- 《乌塔》教学后记
- 畅想二十一世纪
-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近义词反义词
- 从《乌塔》一课谈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
-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词语解释
-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结构分析
- 《呼风唤雨的世纪》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