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后记
这篇课文上了三遍,第一编上给体小的徐老师听,算是最初的熟悉教案吧。此时只是明了了一条主线:从伯父与周恩来的对话中和周恩来闯租界中初步感受中华不振,重点阅读理解闯租借这件事;再通过课外链接加深对中华不振的理解;然后通过写话“周恩来从租界回来后想了什么”明确中华要振;最后通过想象魏校长的“一振”明白中华必振;还有时间就让学生谈谈“你为什么而读书?”。但因为是第一课时,所以在课初临时添加了“初读课文,正音通顺,明确大意”此一过程,大概花了8分钟吧。因此在最后到写话处,下课铃就打响了,教学环节没有完成。
课后分析,徐老师肯定了我的思路,同时也为我在“闯租借”这件事的阅读理解上找到了一个重点突破口——训斥,也提醒我某些成语可以用积累的方式教给学生,这两点后来均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了,应该说效果还不错。同时徐老师也提出我的评价语问题:首先一定要有评价语;其次评价语要明确,是对是错;再次评价语应该有导向作用或总结作用等。总之教师的评价语非常重要,关于这点,我无法一蹴而就,但在今后的教学中会时刻提醒自己。
第二遍在自己班里上,由于自己一开始没有进入状态,一直在关注后面的挂钟,生怕待会时间多,于是在“伯父和周恩来的对话”这件事上过多地作了纠缠,问了几个在第一课时就已经解决的问题,所以到最后时间上又比较仓促了,整堂课显得前松后紧。
在课堂结尾,问学生“你为什么而读书?”时,个人临时应变的教学机智还不够,也可以说我的预设还不够。的确在教案中,这个问题我并没有作任何预设,因为自认为这里可能还谈不到吧,所以只写了问题,而对学生的答案没作任何预设,对自己的评价语言更没有作任何预设。所以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师:你为什么而读书?
生:我为做官而读书?
师:你的答案真的出乎老师的意料之外呢!
恰好这时下课了,我如释重负,赶紧宣布“下课”。
回到办公室,和同事谈起,其实只问一句“那你想做怎么样的官呢?”这样就能把孩子引到正确的价值观上来了。
第三遍上在杭州的一个小学里,没有一点状态,整个人都昏昏沉沉的,上了四十分钟,竟然只讲完“中华不振”这部分,刚开始写,下课了,一节课拖拖沓沓,东拉西扯总之糟糕。虽事过境迁,但今儿想来还是汗颜呢。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放生后记
- 我们班的淘气鬼
- 怕
- 刷皮鞋历险记
- 上海野生动物园的迷你猴
- 记一次演讲比赛
- 学伟人风范
- 吹竖笛
- 我整理小房间
- 捉小鸟
- 第一次整理房间
- 整理房间
- 我的小鸡——达达
- 粉笔
- 我整理小房间
- 论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的优化
- 论信息传播对社会危机的控制
- 关于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创新与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
- 创新教研和开创教育新局面的研究
- 论危机传播中的“回飞镖效应”及其应对
- 论充分利用情感因素激活高职英语课堂
- 论兴趣是推动学生探究活动的动力
- 浅论陕西省竞技体操历史发展的研究
- 关于手机媒体传播信息状况探析
- 关于风险传播的悖论
- 浅议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 关注奥运的绿色细节
- 论高职英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构建与城市化相适应的农村教育机制
- 谈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创新
- 《山雨》教学设计
- 用情营造诗意的课堂──《山雨》教学随感
- 《山雨》教学设计
- 读中悟 读中赏 读中用──以读为本学《山雨》
- 《山雨》教学设计
- 《山雨》教学设计
- 《山雨》课堂实录
- 《山雨》教学设计
- 《山雨》教学设计
- 《山雨》教学案例
- 《山雨》教学杂谈
- 《山雨》教学设计
- 《山雨》教学设计
- 《山雨》教学案例
- 书声琅琅,润物无声──《山雨》一课的诵读教学片断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