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4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注重指导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为学生学好课文做好准备;注重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言语的形象、意境、情感、道理、神韵,让课文言语在学生的心理活起来。

教学目标:

1.了解 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学生抓住重点句,发挥想象,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入体会文章内容.

2.学生通过展开想象,情感渲染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一. 导入课文(出示课题)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片课文.齐读课题,请同学们清晰而坚定地读,能不能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再读读课题.

二、感受“中华不振”

(一) 请同学们这篇课文里有一个词语与课题中的中华之崛起意思正好相反的这个词语?(中华不振)

(二)仔细地读课文,思考:你从什么地方读出中华不振这个词语的意思?把它划下来,然后挑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些地方来读给大家听.(边读边划)自由的、放声地读。

(三) 反馈

(以下板块的教学顺序由学生的发言而定)

1嘿,这一带果真有和别处不大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2.他们急忙奔了过去……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洋洋地战立在一旁。

3.一问才知道……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

教师即兴引导理解。

4., :研读这一部分:同学们在读书声中几乎每一位同学都把它划下来了,我记得刚才是这位同学读到这句话。

A:交流:请你再读读(出示):谁又敢怎么样?谁再想读一读。想象说话。在同学们的脑海里面是不是想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甚至还看到了什么?(教师即兴引导理解)

B:再次想象说话:谁再来读读这段话,同学假如当时你就在现场,亲眼目睹了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教师即兴引导理解)

C: 情感深华: 谁又敢怎么样呢?读着这样的话,亲眼目睹这样的事,你脑海里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要问呢?

D:情感进一步深华:中国的巡警有没有给他撑腰?这个把中国人轧死的洋人,他最终被惩处吗?这些围观的中国人有没有为自己的同胞讨回公道呢?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即兴引导理解。

三.参读“中华不振”。

1.过度:谁又敢怎么样呢?身为中国人,亲眼目睹这样的事情,我们怎么能够不冲动呢?怎么不愤怒呢?但是,在当时的中国里发生这样的事,太平常了。(出示资料)

1868年,上海租界当局建了一个外滩公园。公园建成后,租界当就派巡警在公园门口看守,不让中国人入内。。。。。。在上海外滩公园门口,竟然挂出了这样一块刺目的牌子:“华人与狗不的入内”

你有什么话想说?

四.立志振兴中华

1.周恩来从租界回来以后,常常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想些什么呢?请写下来。

2.交流

3.小结:是的,少年周恩来目睹了中国人受欺凌。他明白了在修身课上,当魏校长指名让他回答时。

他胸有成竹地站了起来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铿锵有力的回答:“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给爷爷的一封信
最懒的人
可爱的靓果果
激动人心的一刻
“花花”和“飞飞”
我养QQ宠物
我的交通工具
万年青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自作聪明的小牛
乐宜、我想对你说
给语文老师的一封信
未来的衣服
我的读书故事
我班盛开友爱花
《论以法治官》司法制度论文(1)
道德之剑的熔铸
美国规制诱惑侦查的法理评介司法制度论文(1)
公民诉讼代理问题研究司法制度论文(1)
论法官的良知司法制度论文(1)
**女的被害性及其合法权益保护司法制度论文(1)
论电子证据收集的三个认知误区司法制度论文(1)
律师在证券业务中不实陈述的民事责任司法制度论文(1)
中国律师“边缘化”之思考司法制度论文(1)
美国反托拉斯法对知识产权许可的控制司法制度论文(1)
论我国《海商法》托运人定义的不足(4)司法制度论文(1)
未成年人犯罪和受害同时存在
论司法独立[2]司法制度论文(1)
司法改革与律师业司法制度论文(1)
论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司法制度论文(1)
《落花生》教学设计之2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落花生》教学设计之1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2
《梅花魂》教学设计之2
《金色的鱼钩》
《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
《窃读记》教学设计之3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1
《毛主席在花山》教案1
《落花生》教学设计之3
《梅花魂》教学设计之1
《毛主席在花山》教案3
《毛主席在花山》教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