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桂林山水》导读教案设计
《桂林山水》一文具有浓厚的描写色彩和抒情色彩,这类课文宜以读为主要方法进行教学。教此文,在各个不同环节采取不同形式的读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效果较好。
一、审题听读,初步把握整体
揭示课题后,稍作讨论,让学生审题得知:本文要描写“山”景、“水”景,而此“山”此“水”位于“桂林”;紧接着便可以情境化语言“带领”学生闭目静听课文录音,借此“游赏”桂林山水,听读“游赏”完毕,让学生稍作回味后,教者归纳:
①跟随导游——课文录音,我们观赏了桂林山水的秀姿美态,由衷产生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②导游——课文先总括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以此引起我们的游赏兴致;接着分别让我们“看”了瑰丽的漓江水和秀美的桂林山;从而使我们具体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最后将山水相融,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山水画卷。
这便使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把握了课文内容和段落结构。
二、看图自读,具体探索内容
首先出示挂图(或揭示课本中的彩图)。
然后让学生按下列要求(出示思考题)边看图边读文:
①仔细看图,观察发现桂林山水的特点;
②图文对照,找出文中与画面直接对应的语句;
③仔细读文,找出文中概括漓江水、桂林山特点的字词以及具体描绘这些特点的语句;
④赏图品文,体味这些语句在反映桂林山水特点上的精妙贴切。
这样图文对照,看图帮助了读文,读文引导了看图,促进了观察力与理解力的相辅相成、同步发展,而一些富有表达力的重点字、记号、句等“双基”因素也在学生自品和教者点拨中得到落实。
三、择要引读,深入理解重点
此前,学生已“理智”地了解了桂林山水的特点,这里专将直接描写这些特点的语句提取,引读欣赏,强化重点:
引:(身临其境般读第一节后)啊,果然名不虚传!看,漓江的水真静啊——
齐:静得……
引:漓江的水真清啊——
齐:清得……
引:漓江的水真绿啊——
齐:绿得……
引:(读完该节末句)再看,桂林的山水真奇啊——
齐:(略)
引:桂林的山真秀啊——
齐:(略)
引:桂林的山真险啊——
齐:(略)
至此,教者再以导游身份深情赞美地诵读末节。
以上引读过程还可以由男生引读、女生齐读和女生引读、男生齐读的方式重复进行。
四、辨析分读,直观发现写法
首先略作启发,让学生把第二、第三节都分为两层。
接着指名两学生(或指两组、或分男女)对每节都各读一层,有意识地显示出漓江水与大海、西湖的对比关系以及桂林山与泰山、香山的对比关系。
然后让学生从分组朗读中直观发现这一对比手法对桂林山水美景的衬托作用,体现了“甲”字。
最后仍以对应分读方式,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揭示出来,体会它们的形象性、生动性,从而理解“画卷”的深刻含义。
五、回味赏读,全面升华情感
在以上内容、结构、语言特色都已分析就绪的基础上,根据已形成的整体板书指点学生全面回顾课文,然后身临其境,以真切的情感进行欣赏性的朗读,寄赞美之情、爱恋之心于每词每句之中。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小乌龟
- 写给自己的一封信
- 走在乡间的小道上
- 被雨淋湿的劳动节
- 溜旱冰的小伙伴
- 压岁钱
- 一次掰手腕比赛
- 玫瑰花和花枝
- 安家大院
- 妈妈的星期六
- 新学期的打算
- 一只大蛾子
- 《哈里波特与魔法石》观后感
- 竞选大队委演讲
- 艾力
- 审计需求与代理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 逆向立意,扮靓特色作文 ——作文“逆向”立意解读
- 让孩子成为习作评价的主人
- 文言文,让我揭下你的“红盖头”(李菊明)
- 中学语文教学作文课堂这一课和下一课的区别
- 万事开关难,如何写好作文的开头
- 浅谈中学高考阅读教学中的一些误区
- 浅论效益审计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 模拟财务信息的编报与审计
- 正确处理语文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的对话
- 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有效引导激发课堂生命例谈
- 瑞典政府审计制度及其评析
- 企业并购过程中的审计风险研究
- [语文教学论文]课堂教学改革之我见
- 浅谈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 《苏州园林》解题
- 《苏州园林》重点难点
- 曲阜孔庙
- 寒山寺
- 《苏州园林》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 《苏州园林》写作特点
- 《苏州园林》思想方法与典型例题
- 《苏州园林》句子分析
- 《苏州园林》写作特色
- 说书
- 《苏州园林》课文解析
- 记游洞庭西山
- 《苏州园林》背景知识
- 《苏州园林》主题思想
- 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