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03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四
教学要求:
1、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从而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2、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
2、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课前准备:收集世界上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引入新课
(关于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课件。)
1、画面中讲的是什么事?(战争给儿童带来了悲惨地生活。)你有什么感想?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歌-《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二、自读诗歌,朗读展示
1、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感情。
2、展示朗读风采。(请几位学生逐节读诗歌,注意正音。)
3、再读诗歌,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查阅工具书。想一想诗歌主要讲了什么?
(诗歌主要讲了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心声,希望全世界的儿童都能有洁白的教室,平稳的课桌,都能在鲜花中读书,共同享受美好的春天。表达了人们对世界和平的期盼。)
三、品读感悟,探究“?”
1、体会“这究竟是为什么?”
师:沐浴着和煦的春光,在美丽的鲜花中嬉戏,这是多么幸福、多么惬意的事,可是对战火中的孩子们来说,却只能是梦中的情景!“这究竟是为了什么?”(指导读好出“这究竟是为什么?”)
2、这句话作者总共问了几次?他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呼声?请大家选择一个“这究竟是为什么”再去深入地读一读,抓住重点的词句,反复读,用心体会。(自由读其中一小节诗歌,)
3、交流反馈: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诗中“这究竟是为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把你的理解用朗读来表现吧。
4、课文中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指导朗读一至四小节,注意读出节奏。
6、小练笔:你也能像作者那样的用诗歌格式来写一写?
四、升华情感,祈盼和平
师:可恶的战争夺取了那么多无辜的生命,给人们带来了那么多的痛苦,此时此刻,作者呼唤的是什么?
1、学生自由读第五小节,讨论交流:作者的心声是什么?
2、是啊,仅仅是“一张课桌,平稳的课桌,”让我们为战火中的孩子来祈盼吧——
……(引导反复读)
3、拓展运用文本语言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让蔚蓝色的大海,永远是海鸥的乐园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4、回顾诗歌最后的一个标点——省略号,你觉得省略的是什么?
5、配乐朗读《祈祷》
让我们敲希望的钟,
多少祈盼在心中,
让世界看不到战争,
让和平之花永驻人间。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总结:是啊,虽然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热爱和平的我们在一起,和平就是可能的。
2、宣读“儿童和平宣言”。
3、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战争中的儿童的资料。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拔河
- 贴鼻子
- 我是帅博
- 我爱蓝色
- 秋天的图画
- 我和时间比赛
- 我的课余生活
- 第一次上英语班
- 夕阳
- 我的龙龙哥哥飞起来了
- 我的同学
- 大雾
- 续写《一只小鸟》
- 比手劲
- 一个奇怪的梦
- 中国主流电影文化诉求策略思考(1)
- 浅谈幼儿探索活动中教师的价值凸现
- 卑微生命的灵魂还乡(1)
-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方式改革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小道具 大天地(1)
- 简述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多元主体的价值取向
- 浅谈幼儿园教师的德性价值
- 试谈教师在思想品德讨论课中的主导与主体作用
- 中小学教师自主发展的途径和策略
- 谈课程、教师、学生与价值观
- 数字化演播室系统(1)
- 电影批评的“大众”及“现实”立场(1)
- 视频传媒网络化构想(1)
- 论主持人与记者整体形象定位(1)
- 族群认同与香港电影中的“北佬”形象(1)
- 《三个儿子》
- 《狮子和鹿》 教学设计一
- 《可贵的沉默》
- 《富饶的西沙群岛》
- 《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学设计三
- 《狮子和鹿》 教学设计二
- 《中彩那天》
- 《小摄影师》
-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 《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学设计二
- 《掌声》 教学设计一
- 《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三
- 《掌声》 教学设计二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 《画杨桃》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