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1-03-11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五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学过的一些读书方法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生动细致的描写人物语言,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悟父亲捐献角膜这一举动的深远意义。培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
课前准备:
1.按课文前的“连接语”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通过读书,上网等途径了解器官捐献的知识、史料及社会现状。
3.通过调查、采访,了解周围人对捐献角膜的态度。调查表如下:
姓名 年龄 职业 学历
1.您听说过捐献角膜吗?()
2.您身边的人捐献过角膜或接受过角膜捐献吗?()
3.您对捐献角膜的人是什么态度?()
A.觉得了不起B。认为出风头
B.无所谓
4.您会捐献角膜吗?()
5.您对我国捐献角膜的现状有那些了解?()
教学过程:
阅读资料,交流感受。
1.《触摸春天》中盲女孩安静是那样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她多么盼望也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呀!她的愿望能实现吗?根据你课前搜集的资料和所做的调查说说你的看法。
2.师补充资料(投影出示)
资料一长期以来,中国人信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观念,器官捐献,不能被大多数人接受。一个需要移植角膜的患者只有两千分之一重见光明的可能。
资料二邓小平爷爷捐献了自己的角膜;张英瑜幼小的生命来到世界仅仅116天,而她的角膜却给三位受捐者带去长久的光明。
4.看了这两段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多数感受:器官移植太难了,太重要了,捐献角膜的人很伟大。少数人会说自己会怎么做。)
导入新课,初步感知。
1.同学们感受颇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角膜捐献的文章《永生的眼睛》。(板书课题)看了这个题目,你想说什么?(学生有可能问什么是“永生”?为什么要用“永生的眼睛”为题?让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问、理解或猜测)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引导正音。注意强调“遵”分清楚平、翘舌。
3.自由读文,说说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用一句话谈谈你读完这个故事后,有什么样的感受。(根据课前的调查、交流和感知,大多数学生会说爸爸和温迪很高尚。)
自主学文,感悟内容。
带着“为什么你觉得爸爸和温迪很高尚呢”这个问题去细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划下来。可以设身处地地去想,可以有感情的去读,也可以在感受最深的语句旁边做上批注。感到疑惑的地方多读读、多想想,做好记号。
合作学习,深化理解。
1.自学完的同学可以在组内交流读文后的感受,互相质疑。
2.全班交流。学生读出自己圈划的部分,并联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3.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来品读课文。(分角色替每个人物说明他自己的观点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弄懂:父亲很有爱心,他给盲人带来了重见光明的希望。而正是这种爱心,教育、感染了周围的人,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一功德无量的事业中来。
4.指导感情朗读。重点指导人物对话。(你觉得谁的话最感人?读一读,读出你的感情,感动自己,也让听的人受感动。)
5.课文的最后一段连续用到了“骄傲”这个词,每个“骄傲”都是什么意思?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应该怎么读这几句?让我们把带有“骄傲”一词的句子读一读,结合你今天听到、看到、想到的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大致能说出这几个“骄傲”体现了作者和温迪在父亲的影响下,愿意为失明的人捐献角膜,并且为能够帮助别人而感到自豪。说明他们富有爱心,品德高尚。)
6.师加以引导:父亲离去了,他的爱心离去了吗?(帮助学生体会到爱心是永生的。从而真正理‘解永生的眼睛’。)
7.学生谈过后,教师总结:这几句话反映了人物的内心想法。读书的时候就要象这样,抓住重点的词句,反复去揣摩,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回读课文,总结收获。
1.从头再读课文,想一想学习了本文,你有那些收获?(侧重感受、词句积累和表达方法。)
2.学生总结写法。(找人物对话,再次读读,细细体会作者的细腻的表达手法。)
走出对话,链接生活
1.课文学完了,我们能不能为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唤醒人们的捐献意识做些什么呢?师生讨论决议:
a.将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和身边的人听。替重见天日的角膜受捐者写一封感谢信。
b.对搜集和调查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编写“捐献者之歌”手抄报。向小伙伴写一封倡议书。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愉快的植树节
- 我的宠物----小狗
- 难忘的一次放烟花
- 秋之美
- 我想告诉同学们
- 看哪:垃圾筒里长出了一棵小树!
- 小鱼的哭泣
- 我以前的同桌
- 一处美景--我们的社区
- 苍兰
- 榕树盆景
- 我爱故乡的梨
- 谢谢“总复习”
- 我爱家乡的橄榄
- 美丽的郑州
- 网络审计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 加拿大税务审计制度探析及启示
- 我国高校投融资绩效审计的理论框架初探
- 美国环境审计的的几点启示
- 电子审计程序浅析
- 澳审计署的组织发展战略计划框架及对我国的启迪
- 德国社会保险审计简介
- 浅谈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下的审计
- 美国政府审计发展及其启示
- 印度政府审计中的公共投资项目审计
- 美国内部控制审计准则最新发展与启示
- 会计信息化下的审计问题
- 美国联邦政府审计高风险系列及其启示
- 试析美国最新反舞弊审计准则的产生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 中美注册会计师造假及监管机制比较研究
- 讲读《最后一课》的启迪
- 《最后一课》的主人公到底是谁?
- 《最后一课》有关资料
- 《最后一课》汉译琐谈
- 都德简介
- 阿尔萨斯简介
- 如果都德还活着
- 普法战争
- 多姿多彩 铸成名篇──都德《最后一课》的细节描写
- 心灵成长形象升华──简论《最后一课》中两人物的心程
- 一枝一叶总关情──《最后一课》对小弗郎士爱国情感的多侧面描写
- 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教给学生阅读写作的方法
- 普鲁士简介
- 别具特色的爱国主义悲壮诗篇──读都德的《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
- 《最后一课》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