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19
《观潮》
1.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使学生初步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形成原因及有关知识。
4.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3.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通过重点语句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
教具准备
电脑、课文软件、电视、投影仪。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自学生字、理解新词。
(二)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认读生字、朗读课文。
(三)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四)学生质疑,老师解难。
二、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点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按时间顺序给第二段分层,并归纳层意。
(三)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3、4自然段。
三、教学过程
(一)抓中心句,导入新课。
1、理解“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字。
(1)师引生答。
师:因为“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引导学生说出:“所以吸引了许多中外游人到这里来观潮。”
(2)“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看什么呢?“天下奇观”的“观”又是指什么?
2、质疑。围绕第一自然段,你想知道什么?
3、明任务。学习课文,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学习作者是怎样留心周围的事物的。
(二)讲读课文。
1、指导学生给第二段分层
提示:第二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该怎样分层,层意如何归纳。(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2、自读“潮来前”的部分,让学生了解“潮来前”钱塘江面的景象及观潮人的心情。
(1)划线。用“——”和“^^^^^”分别划出写“潮来前”江面景象及人们心情的句子。
(2)听、悟。指名读,当读到“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德薄雾。”时,让其他学生说出潮来前江面的最大特点是很平静。当读到“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引导学生说出此时观潮人的心情非常急切。
3、小结:此时的江面如此平静,人们翘首盼望,让我们共同观望潮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爸爸
- “忘神”太婆
- 可恶的他们
- 我的家庭
- 与众不同的我
- 我们的班主任
- 感谢您,爸爸
- 学校四大“天才”
- 难忘的一个人
- 我的外公
- 我的自传
- 雨后彩虹
- 大队长田颖
- 我的爷爷
- 淘气包
- 移民与珠江三角洲海洋经济化(1)(1)论文
-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三次浪潮*(1)论文
- 妆点语文人生——巧用幽默,教好语文
- 语文课堂教学应把好的“四关”
- 寻求民法的体系方法
-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
- 新中国首都规划的初创及其启示(1949-1955)论文
- 交通噪音引发高血压等7则
- 节能和隔音在建筑设计中的实施策略研究
- 论多媒体在声乐教学中的优势及其应用
-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实践与探索
- 论一物一权原则及其和“双重所有权”理论的冲突
- 亟待整合的中学语文教育理论研究
- 声乐课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应用
- 提高中学作文教学质量的科学方法
-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故事
-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 让生命更美好──《用心灵去倾听》教学案例
-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后记
-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案例
-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 感悟土地的神圣──《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案例
-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