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23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二
一、引入课题。
(出示一幅小孩子痛哭的画面。)教师:孩子们,老师给大家看一幅画,谁能来给大家介绍这幅画的内容?(学生介绍略)
教师:战争与和平,总是伴随着人类历史的进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
利用画面的目的是尽快进入情景,但实际反应来看,效果不是很好。
二、学生初读课文,将体会最深的地方与同桌交流。
三、班上交流,学习课文。
1、体会“两年多来……”一节。教师的提问:你体会到什么?从哪里体会到的?
然后抽学生朗读,教师评价。
以学定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但是将“评价”只是当做老师行为不是很恰当。
2、体会第三自然段,教师请学生找找有几个“听见了”,几个“和平”。体会意思并自由感情朗读。
请自认为读得好的同学起立朗读。然后全班齐读。
这段话的学习教师基本上是让学生“读”完的,反复的读。但是我们的感觉是没有很好的体现“层次性”要求,有点“泛泛”而读的感觉。
3、试着体会作者对父亲才华横溢而又英年早逝的痛苦而复杂的心情。也是先个别朗读,再全班朗读。
然后让学生用一句话进行评价:“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通过“一个劲”儿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复杂”,也将究竟怎样“复杂”的问题进行了“回避”。在学生评价之后,教师是否应该让学生说说自己评价的理由呢?
4、学生自读课文剩下的段落,用横线划出对世界局势进行描写的句子。思考:你想知道什么?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朗读“今天……”一段。教师提问:“和平之花”是指什么?
你知道哪些地方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
教师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这一步拓展得很好,但是稍觉肤浅。我觉得顺序应该调整为:先展示资料。(很重要的一点是:收集来的资料反应什么问题?)然后再“回头”体会文中句子。如果学生没有深刻体会思想感情,表现出的可能仅是一些虚假的激情。
三、总结课文,引导实践。
1、教师:你们说战争是什么?面对战争,你想说些什么?雷利(本文作者)怎么说?什么叫呼吁?他“呼吁”什么?读“要……不要……”。
朗读之后,学生板书:要和平,不要战争。
2、引导实践。教师:孩子们学习了课文,为了制止战争,我们应该怎么做?
抽学生回答,有的谈针对目前的“美伊战争”,我们可以发倡议,给美国总统寄信,或是给伊拉克的小朋友寄去和平鸽……
其实,情至深处,学生往往能够体现出很强的背诵能力,对于“为了……为了……为了……”一段话,完全可以让学生感情背诵!我觉得更好的设计是,在同学们的提议中,选择哪些是“可行”的,让这部分同学的发言稍微具体一点,避免走形式,也就是说,尽管是公开课,还是要考虑是否能够落实的问题。
3、再读课文,放飞“和平鸽”(纸做的)。
在充满感情的朗读声中,下课铃响,学生的感情达到了高潮。这点设计得很有新意。这是本课中设计较为成功的一点。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家话“西游”
- 我心目中的叶老师
- 挂在我家墙上的蜘蛛
- 爸爸的生日没有蛋糕
- 我喜欢
- 万年的神农宫
- 江心屿之旅
- 热闹的沙滩之夜
- 声音王国的纠纷
- 参观恐龙展
- 我是小小售货员
- “洞穴之光”观后感
- 四季银杏苑
- 石头的梦
- 过桥想变化
- 乡土社会中的法律人(2)司法制度论文(1)
- 经验的研究司法(5)司法制度论文(1)
- 乡土社会中的法律人(9)司法制度论文(1)
- 司法改革:期待体制性突破(5)司法制度论文(1)
- 对我国法制报道发展的新透视 (5)司法制度论文(1)
- 谈依法治国(2)司法制度论文(1)
- 浅析司法鉴定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4)司法制度论文(1)
- 完善相关税法严控房地产开发企业偷税_司法制度论文(1)
- 民营化
- 经验的研究司法(2)司法制度论文(1)
- 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执法水平司法制度论文(1)
- 英国民事司法改革架构中的ADR(2)司法制度论文(1)
- 谈依法治国(5)司法制度论文(1)
- 我国公司资本制度的效率分析与制度选择
- 经验的研究司法(3)司法制度论文(1)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 《鲸》的自主性学习
- 《狼牙山五壮士》
- 《少年闰土》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语文实践课
- 《鲸》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阅读
- 《鲸》教学设计
- 《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给予是快乐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珍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珍珠鸟》教学设计
-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设计
- 《给予是快乐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