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08
《学会看病》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情感。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作家毕淑敏的资料,阅读有关独立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文章。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旧知。先复习四年级上册《乌塔》一课,感受对乌塔的敬佩之情。
2.谈话导入。在中国有位著名女作家,她为了锻炼儿子学会看病,竟然在儿子发烧生病时,让他独自去医院看病。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位作家写的这个故事。
3.揭示课题。
交流成果,初步感知
检查交流预习成果。
(1)用卡片认读十二个生字;
(2)读课文中生字所组的词语;
(3)说说自己是怎么预习的,或者说说预习后知道了什么。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各自用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1)说说你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可以是对母亲的敬佩,可以是对文中儿子的赞扬,可以是对自己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的看法等等。)
三、再读课文,体会母爱
1.各自再读课文,说说从文中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一两句话。
2.小组合作,交流各自阅读所得。
3.全班讨论。(1)你从母亲的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交流中读有关语句。)(2)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交流后就读有关句子。)
四、分角色朗读,体会母爱感情变化
1.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2.全班交流。指名几组分角色朗读朗读课文。
3.说说从课文中,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总结: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可以是对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敬佩,可以对儿子独立面对生活的称赞,可以是每个孩子都有巨大潜能等等。)
2.拓展:(1)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类似的母爱或父爱吗?(2)你看见过独自面对生活、自觉磨炼自己意志的孩子吗?或你读过哪些这样的故事?
3.延伸课外:课后,请同学自己参加一次磨炼自己意志活动,说一说或写一写自己的亲身经历。
课后反思
文章很长,有些语句也较难理解,学生也很难读懂母亲的心,在预设教案时,我想到了我也是一位母亲,有着和本文的作者毕淑敏相同的感受,母亲的心是相通的,母亲之间当然容易产生了共鸣,但母亲的心孩子们却不一定读得懂,所以,课堂上我就设计了分角色的学习,想以我这位母亲为载体,引导学生体会这份浓浓的母爱。不论我们的计划考虑得多么周密,都只是预设。“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学生会学到怎样的程度,一直是困扰我的一个问题。在“后教”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按照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边读书边勾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然后交流。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做冰棒
- 真没想到......
- 拔河比赛
- 六一节游园活动
- 第一次洗衣
- 喂!老干部,我提醒你!
- 开心而又难忘的“六一”儿童节
- 我心中的明镜
- 精彩的镜头
- 一张照片
- 快乐的一天
- 一节体育课
- 我家的菜地
- 给妈妈做生日
- 游泳
- 唐朝女性为何地位高
- 皇帝、盐商和文人――扬州历史的“朋友圈”
- 一路向西 川藏线筑路往事
- 基于熊彼特经济周期理论的当前经济危机重新解读
- 清朝奇案:贪官谋害清官
- 制约高校篮球教练员队伍建设的因素与对策
- 谏,不过是一个权力游戏
- 浅谈培养大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
- 自贡盐商百年沉浮录
- 话题:几十万粉丝热议唐朝女装
- 诺曼底70年
- 1913,中国盐务大改革
- 奔跑吧,少年
- 中国2600年盐制演绎寻踪
- 文章不厌百回改
-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教案之一
- 《围魏救赵》探究感悟
- 《我爱你,中国汉字》教案之一
- 《闻名中外的“三孔”》教学建议
- 《围魏救赵》教案之一
- 《我爱你,中国汉字》课外拓展
- 《我爱你,中国汉字》探究感悟
-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说课稿之一
- 《围魏救赵》教学建议
- 《闻名中外的“三孔”》课外拓展
- 《我爱你,中国汉字》教学建议
-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分析
- 《骄傲吧,祖国》教案之一
-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教案之二
- 《围魏救赵》课外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