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中彩那天》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拼读“维持、财富、精湛、器重、属于、百货、情形、道德、号码、橡皮、拨电话、闷闷不乐、迷惑不解”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体会。
3、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
2、对“道德难题”这一意思的理解。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揭示课题。
世界上有比金钱财富更珍贵的东西吗?讲一个简短生动的故事。
(出示:一位母亲说:“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请根据母亲的这句话做一道加法题。(诚实﹢信用﹦财富)做对了吗?
我们可以从今天要学的课文《中彩那天》中去寻找答案。板书课题。
读课题,读准“中”的字音,理解“中彩”的意思。
二、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1、抽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生字词学习情况。
读自己画出的生字词,说说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提出自学后还不能理解的词语。
三、默读课文,课堂自习。
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结合课文中叙述的故事列出提纲,准备复述故事内容。
1、解答疑难,提示生字词学习的难点。
2、理解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为复述做准备。
四、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1、思考:父亲中彩后,“我”的心情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各自试着把这种感情变化用朗读恰当的表达出来。
3、指导试读,评价、点拨。
五、课堂作业: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抽读课文,勾出母亲说的话。母亲的话让作者深刻地体会到什么?
(出示: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二、进一步学习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内容。
(1)合作学习,深入探究。
探究问题一:“你父亲正面临的着一个道德难题。”这个道德难题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道德难题?
探究问题二:父亲最后拨电话给库伯,让他把车子开走,你觉得父亲这样做值得吗?为什么?
(2)学生各自针对上述问题阅读思考,准备交流。
(3)小组内讨论交流。
(4)各小组推荐代表在班上交流,在交流中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可将学生的想法加以归纳引导学生讨论。
例如:
A、课文说到库伯家里很有钱,完全有能力去买一辆汽车,而“我”家里很穷,父亲有那么渴望得到一辆汽车,是否可以去和库伯商量一下,把车留下。
B、彩票上K字记号除了父亲,没有任何人知道这件事,不用打电话给库伯等等。
(5)小结:教师对各组的发言作点评。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二、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
(1)体会开头和结尾的联系。
(2)说说为什么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理解这个“富有”的特殊意义)
三、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小练笔”。
提示:开展想像,把当时“我们”家里各自的想法、语言、神态等几方面写成一段话。
四、课外作业。
联系实际,写一则有关诚实、讲信用的日记。
板书:
5、开头:诚实﹢信用﹦财富
中起因:(神情严肃)
彩事
那经过:(道德难题)诚实守信
天故
结果:(特别高兴)
结尾:受益匪浅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威风的喷火龙
- 自我介绍
- 找春天
- 当大人也不容易
- 我为妈妈做点事
- 找春天
- 神奇的皮卡丘
- 快乐
- 我的“七仔”
- 圣诞老人的礼物
- 赞美小雨点
- 我教你做杯子
- 赚书记
- 帮助
- 盼望着春天的来到
- 图像社会与文学的未来
- 试论老舍的民间文化意识——以《骆驼祥子》为例
- 文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 一百年来的词学研究:诠释与思考
- 穆旦诗歌中的基督教话语
- 论徐志摩的理想化人生
- 《了不起的盖茨比》与《圣经》原型
- 语言水平精确量化的思考及困惑
- 试析张爱玲、张欣都市女性写作比较研究
- 20世纪中国散文诗文体建设的历史回顾
- 浅析文字作为编排元素在书籍装帧中的情感传达
- 试析翻译目的论述评
- 饥渴的灵魂寂寞的工地——解读席建蜀《虫子回家》
- 分析当下学者散文创作疲顿的原因
- 试论比较文学的“超文学研究”
- 《植物妈妈有办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之一
-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设计之一
-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设计之二
-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之五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之八
-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之四
-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设计之三
-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之二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之七
-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植物妈妈有办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