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母鸡》教学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邻居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一、交流见闻,导入新课
1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2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社会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二、自读自悟
1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
(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流利、读正确。
(3)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致怎样的母鸡?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个有哪些特点?
2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三、汇报交流
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1)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
(2)作者分别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3)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4)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
2全班交流。
3同组合作,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分辨褒贬,积累词语
1思考讨论:
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感情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2分类摘抄词语。
把自己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采蜜本”上。
五、反复回味,走近老舍
1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
2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
课后小节:
当我读这一课时,被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的精神所感染,因此我并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抓住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为主线,进行交流、体会,最后我还推荐了课外阅读《麻雀》《柱子上的母鸡》。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中秋之夜
- 我的爸爸
- 小金鱼
- 洗碗
- 我的弟弟
- 难忘的教训
- 秋天
- 美丽的秋天
- 秋天
- 游黄山
- 文竹
- 一张照片
- 茉 莉花
- 买书
- 我爱我家
- 《老子》思想源自《周易》古经吗?
- 论弱势群体权利的宪法司法保护(5)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拓荒与奠基:陶希圣创办《食货》的史学意义
- 宪政体制的道德救治手段
- 程序与宪政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战争决定权授权的宪法透视
- 中国的宪法与宪政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论弱势群体权利的宪法司法保护(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论弱势群体权利的宪法司法保护(4)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周易》系统的直觉功能
- 《八宫卦次图》三维构成之初探
- 《周易》预测学初探
- 建立宪法诉讼制度构想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周易》与《黄帝内经》
- 道教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现代价值
- 《珍珠泉》教学设计
-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
-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
- 《落花生》教学片断及评析
- 《太阳》
- 《棉鞋里的阳光》教案
- 《四个太阳》的教学设计
- 《灯光》教案设计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
-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四个太阳》
-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 《翠鸟》
- 《火烧云》教学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