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母鸡》教学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邻居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一、交流见闻,导入新课
1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2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社会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二、自读自悟
1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
(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流利、读正确。
(3)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致怎样的母鸡?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个有哪些特点?
2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三、汇报交流
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1)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
(2)作者分别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3)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4)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
2全班交流。
3同组合作,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分辨褒贬,积累词语
1思考讨论:
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感情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2分类摘抄词语。
把自己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采蜜本”上。
五、反复回味,走近老舍
1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
2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
课后小节:
当我读这一课时,被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的精神所感染,因此我并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抓住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为主线,进行交流、体会,最后我还推荐了课外阅读《麻雀》《柱子上的母鸡》。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
- 一束野菊花
- 烦恼
- 童年的回忆
- “周游世界”
- 童年
- 我做合格小公民
- 朝阳花园
- 读《罗斯福》有感
- 难忘的人
- 让温馨充满教师节
- 爸爸的脾气
- 美国为什么不先打朝鲜
- 湖滨花园
- 给白衣战士的一封信
- 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
- 洗钱犯罪研究(5)刑法论文(1)
- 试论传统文化与青年亚文化接受群体的心理对峙
- 论动漫产业与传统文化结合中的双赢战略
- 清明文化品趣
- 借助特色体育教学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 清明节登山 健身减脂没商量
- 春节文化之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
- 悠悠清明节,绵绵相思情
- 牵连犯中牵连关系的新界定(3)刑法论文(1)
- 浅议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教学
- 也说传统春节习俗文化的传承
- 从清明节看习俗与规矩
-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之路
- 偷税罪新论(3)刑法论文(1)
- 《匆匆》
- 《猴王出世》
- 《凡卡》
- 《景阳冈》教学设计
- 《卖火柴的小女孩》
- 《灯光》教学设计
- 《灯光》
- 《为人民服务》
-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 《景阳冈》
- 《景阳冈》
- 《詹天佑》教学设计
- 《穷人》
- 《詹天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