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四
教学要求:
1、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从而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2、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
2、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课前准备:收集世界上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引入新课
(关于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课件。)
1、画面中讲的是什么事?(战争给儿童带来了悲惨地生活。)你有什么感想?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歌-《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二、自读诗歌,朗读展示
1、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感情。
2、展示朗读风采。(请几位学生逐节读诗歌,注意正音。)
3、再读诗歌,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查阅工具书。想一想诗歌主要讲了什么?
(诗歌主要讲了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心声,希望全世界的儿童都能有洁白的教室,平稳的课桌,都能在鲜花中读书,共同享受美好的春天。表达了人们对世界和平的期盼。)
三、品读感悟,探究“?”
1、体会“这究竟是为什么?”
师:沐浴着和煦的春光,在美丽的鲜花中嬉戏,这是多么幸福、多么惬意的事,可是对战火中的孩子们来说,却只能是梦中的情景!“这究竟是为了什么?”(指导读好出“这究竟是为什么?”)
2、这句话作者总共问了几次?他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呼声?请大家选择一个“这究竟是为什么”再去深入地读一读,抓住重点的词句,反复读,用心体会。(自由读其中一小节诗歌,)
3、交流反馈: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诗中“这究竟是为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把你的理解用朗读来表现吧。
4、课文中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指导朗读一至四小节,注意读出节奏。
6、小练笔:你也能像作者那样的用诗歌格式来写一写?
四、升华情感,祈盼和平
师:可恶的战争夺取了那么多无辜的生命,给人们带来了那么多的痛苦,此时此刻,作者呼唤的是什么?
1、学生自由读第五小节,讨论交流:作者的心声是什么?
2、是啊,仅仅是“一张课桌,平稳的课桌,”让我们为战火中的孩子来祈盼吧——
……(引导反复读)
3、拓展运用文本语言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让蔚蓝色的大海,永远是海鸥的乐园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4、回顾诗歌最后的一个标点——省略号,你觉得省略的是什么?
5、配乐朗读《祈祷》
让我们敲希望的钟,
多少祈盼在心中,
让世界看不到战争,
让和平之花永驻人间。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总结:是啊,虽然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热爱和平的我们在一起,和平就是可能的。
2、宣读“儿童和平宣言”。
3、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战争中的儿童的资料。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捉螳螂
- 窗前绿竹
- 我爱芙蓉树
- 开学了
- 观雄伟的万里长城
- 老师,我的职业
- 地球妈妈写给人类的一封信
- 我家的大黑猪
- 常州来的老师
- 小伙伴,我想对你说
- 真情
- 我终于战胜了胆怯
- 观三叠泉瀑布
- 我终于战胜了胆怯
- 我的同学
- 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倡议书
- 学校教师“创先争优”承诺书
- 党委书记人大主任个人党性分析材料
- 党员干部创先争优承诺书
- 关爱地球、保护家园倡议书
- 防制白色污染的倡议书
- 社区党总支部创先争优活动公开承诺书
- 民政局副局长党性剖析材料
- 保护植物倡议书
- 有关珍惜资源的倡议书
- 街道支部党员创先争优公开承诺书14份
- 2011年村党支部公开承诺书
- 保护动物倡议书
- 党员创先争优活动承诺书
- 2016公司高温防暑应急预案范文
- 我国企业市场营销的创新与发展前景
- 浅谈社会转型与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 浅谈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及其基本经验
- 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体系的构建
- 提高高校市场营销课程学习效果的探讨
- 关于社区音乐教育的调查方法探讨
- 浅析从创新角度看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 谈韩国传统服饰色彩与现代设计
- 多元智能理论与市场营销教学
-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知识结构和课程设置初探
- 论广告在市场营销中的运用
- 区域市场营销与企业市场营销关系研究
- 浅析配价\题元及句式
- 基于舞蹈教育的多元思考
- 论和谐社会视野下共青团工作创新
- 《永生的眼睛》练习设计一
-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二
-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一
-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二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建议
-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二
-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三
- 《永生的眼睛》综合资料
-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三
-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建议
- 《触摸春天》教学片段
-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四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十三
- 《触摸春天》教学建议
-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