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三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从教材的内容看,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弄清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使得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重点是理解科学家做实验的初衷及经过。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减缓学生掌握本文科学知识的坡度,我运用现代化的电教媒体,使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创设一个生动具体、新颖活泼的语言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有形可见,有话可说,从而发展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设计如下:
一、电教引路,巧设疑问,激发兴趣
这一环节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把学生的视线聚集于特定的学习对象上,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参与学习活动。
在开始揭示课题时,教者采用一张幻灯片,灯片上画有蝙蝠和飞机,并设计如下一个问题:图片上一个是动物,一个是现代的交通工具,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联系呢?这样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能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二、切入重点,多元组合,明白关系
针对课文的重点、难点,我采用“切入重点,辐射两头”的方法,边讲解课文边利用抽动片、复台片演示蝙蝠是怎样利用用超声波探路的,为此重点设计了两项练习:第一,用自己的话说说科学家是如何进行三次实验的;第二,说清楚蝙蝠的耳朵和嘴巴是如何配合探路飞行的。
关于第一项练习,具体操作如下:
1.要求轻声读课文第4—5节,一边读一边思考: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做了几次试验?都是怎样做的?试验证明了什么?
2.根据课文内容镇空:(打出文字片)
顺序
条件
经过
结果
证明
3.语言训练:
(l)第一次试验是在什么条件下做的?如何做的?结果怎样?证明了什么?(用一段连贯的话说一说)
(2)第二次、第三次科学家是怎样做试验的?
(3)根据表格说一段完整的话,说清楚科学家是如何进行三次试验的。
关于第二项练习,具体设计如下:
1.学生自由读第6节,并思考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飞行的。
2.教师演示蝙蝠是如何用嘴和耳朵的配合来探路飞行的。(用复合、抽动片演示,边演示,边讲解)
3.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蝙蝠是如何探路飞行的。出示文字片:
蝙蝠的嘴里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遇到_________就____________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这样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通过读文、演示、讲解、练习,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激发了他们观察生活的兴趣,培养了他们认识事物的能力,而且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使学生受到了科学的教育。
三、激情练笔,及时巩固,加深理解
知识只有运用,才可能转化为能力。能力的形成是一个不断操作、练习的过程。因此在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高涨时,及时出示针对课文重点、难点的训练题进行练习,可以收到很好的训练效果。我拟的训练题目是: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____________;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____________。等等。
这种练习设计极具针对性,而且是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能达到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之目的。
总之,抓住重点,追求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电教手段的协调组合,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得到刺激,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形成听说读写的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技能,能有效地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春天的声音
- 美丽的瞬间
- 请你们拥抱我
- 成长的书香
- 那一双掬满泪水的眼睛
- 把握生命
- 直面初三
- 自甘堕落
- 静夜
- 赏“雨”
- 敬辛弃疾
- 星星的愿望(九)
- 状元和校花
- 寻
- 追求阅读
- 谁糟蹋了汉语
- 张国臂掖 2014年3期
- 在想象的异乡
- 小故事六则
- 聆听桥湾城的心跳
- 汉传佛教向何处去
- 敦煌传奇 2014年3期
- 时间之恋 2014年3期
- 幽幽的乡愁
- 千年云岗 2014年3期
- 掩面的沙 2014年3期
- 启蒙:繁复的五四旋律
- 尘埃的光影
- 鲁迅视野里的读经与读史
- 从几则旧闻看媒体现状
- 《巴金短文两篇》 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
-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教学设计06
-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教学设计05
-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教学设计05
- 八年级语文下册《再塑生命》教学设计03
- 八年级语文下册《再塑生命》教学设计05
- 八年级语文下册《再塑生命》教学设计04
-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 教学设计
- 八年级语文下册《再塑生命》教学设计07
- 《巴金短文两篇》 教学设计1(第二课时)
- 八年级语文下册《再塑生命》教学设计6
-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 教学设计3
-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教学设计6
-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教学设计04
-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 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