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9-23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思考
我为什么要用《往前走一步,就是创造》这个题目来思考这一课呢?今天早上,骑车到学校来,一直思考这一课该怎么去理解。我们知道,这一课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是最美的,是萨沙理解他妈妈的话之中所做的行动。可以这么说,他妈妈也不会想到会有这种结果,这就是萨沙这位四年级学生的创造。而这个创造就是萨沙往走了一步。
课后的第四、五两题是这样的:
读读想想,说说“‘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妈妈回答说。”及“‘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萨沙问道。”两句话的意思。
你遇到过比你弱小的人吗?说说你是怎样保护弱小者的。
面对这两个题目,很明显“保护”一词是关键词。如何理解保护?怎么保护?其实就是往前一步。爸爸把雨衣给了妈妈,这是一种爸爸心中的那种“保护”,是爸爸的那一步,妈妈把雨衣给了萨沙,这是妈妈的那种“保护”,萨沙把雨衣给了蔷薇花,这是萨沙心中的“保护”。这种“保护”在传递着。所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题目,其实就是思考保护、传递保护。
生活中,这种传递是存在的,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拥有过这种“保护”,但为什么没有写成这样的文章?也许是因为太普遍了,也许是因为大家感觉到这种保护是一种“应该”,也许是因为我们在传递上做的不够,缺少着思考。萨沙的思考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创造,对于我们老师来说也是一种启迪,或者说是唤醒。因此,这一课的教学,除了引导学生完成这篇文章的任务外,还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这种传递,思考如何创造性地进行传递。我个人认为,这是引领学生成长的重要一笔,不可忽略。
怎么去引导?一是让学生想像自己被父母或者他人保护的事,写成短文。二是引导学生思考着自己如何面对未来新的保护。三是懂得一种感恩,明白爱的存在。因为接受保护本身就有着感恩,就有着爱。妈妈接受爸爸的保护,心中爱着爸爸,我接受妈妈的保护,心中当然爱着妈妈。蔷薇花接受着萨沙的保护,同样也有爱,花也爱着萨沙,这种爱在哪里?这就是第二段所写“森林里是那么美好。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母亲和孩子坐在草地上聊天,父亲在旁边聚精会神地看书。”
也许有的学生会说,萨沙这样做不好。我觉得学习这篇文章,我们要为学生补充一下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一定会有爱的回报。过去,我读过日本一博士的研究成果,这位博士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发现,万物都是有灵性的,你对一杯水说好话,水的结晶体就非常美,你对一杯同样的水说不好听的话,唱难听的歌,结晶体就非常丑陋。孩子对蔷薇花这么好,蔷薇花一定会感动,一定会把美丽还给人间。如果人们都不理它,它同样不会理人类,它会让你讨厌这个世界。
往前一步,就是创造,就是人与自然最美的合谐。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封“神”榜
- 无题
- 我们班刻苦的同学——杨一凡
- 男生啊
- 认识自己
- 爱追星的姐姐
- 我的爷爷
- “小馋猫”
- 大人的烦恼
- 巧取硬币
- 和C同学在一起的日子里
- 家庭给我的
- 我的妹妹
- 我的老师是一个
- 恩师难忘
- 浅谈近代西方社会中体育思想的产生
- 长三角制造业与区域物流联动发展研究(1)论文
- 浅析中专思想政治教学方法
- 浅析网络价值观的形成、冲突与融合
- 法律交易论
- 简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学兴趣的培养
- 浅析游戏在体育课教学中的作用
- 基于茶文化构建婺源旅游产品组合模式(1)论文
- 市域的经济区位优势评析(1)论文
- 浅析数学课堂中的创新教学尝试
- 涉及多方当事人就是共同侵权行为吗?
- 试论体育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 广西环北部湾滨海旅游发展优势及策略(1)论文
- 关于江西省发展休闲体育产业SWOT分析(1)论文
- 论物权保护的原则
-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 品味窃读的滋味──《窃读记》教学案例
- 《窃读记》教案学案设计
-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学案设计
-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 《窃读记》教学设计
- 《窃读记》教学设计
- 体会窃读的意义──《窃读记》教学案例
- 《窃读记》教学设计
- 感悟写法──《窃读记》教学案例
- 《窃读记》教学设计
- “闲书”不闲──《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案例
- 《窃读记》教学设计
-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堂评析
- 品读书滋味 悟读书乐趣──《窃读记》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