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23
《我不是最弱小的》文本解读
保护弱者 让我们勇敢──《我不是最弱小的》文本解读
“我不是最弱小的”,不论出自谁的口,定会让人感到由衷的敬佩,因为语气中的坚定会让人动容,更何况是一位孩子的心声呢。这是幼小的主人公萨沙带着自信、坚强和自豪说出的一句话,也是作者激励我们每一个孩子挺起腰板自豪地说出一句话。这句话是文章的题眼,课文所叙述的故事最后就落脚在这句话上: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我可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因为我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和物。
文章在景色宜人、空气新鲜的森林里拉开序幕,全家人在赏花聊天时,突然下起了大雨。这突如其来的大雨却演绎出了一场动人的场景:妈妈把雨衣递给托利亚(萨沙的哥哥),托利亚又把雨衣递了给萨沙,当我读到这里时,眼前就会浮现出小时候妈妈冒雨给我送雨衣的情景,那暖暖的关爱顿时渗透到心里,而这份关爱也同样传递到文中的每个人。当我们再次细细品味时,它所蕴含着的并不仅仅是亲人之间的深情。当弱小的萨沙看到蔷薇花被大雨打掉了两片花瓣时,即刻充当起了强者,心疼地掀起了雨衣,小心翼翼地遮在粉红的蔷薇花上,让娇嫩弱小的花儿得到保护和帮助,萨沙像自己的亲人一样学会了保护弱者,而他不再是最弱小的了,这也是他所希望的。
读了这篇文章,能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爱是一条无形的丝带,它把我们每个人的心牢牢地拴在一起,于是我们互相关心、爱护着。有了爱,不管在生活中遇到什么风浪,我们不再害怕,生命也会变得更加坚强。当风雨来临时,我们尽可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让他们不再害怕,也让这份融融的爱意温暖着我们每一个人,让一颗颗坚强的心团结在一起,共同战胜风雨,迎接更灿烂的彩虹。
为了让学生们能感受到文章所传达的讯息,在教学中我对文章进行了这样的裁剪:
一、创设情境,感受“弱小”和“保护”
1、鸟妈妈去远方寻食了,小鸟们会遇到哪些困难?你有何感受。
2、心爱的小动物受伤了,你又有什么样的感想呢?你会怎样做?
二、细读课文,理解萨沙提出的三个问句
1、妈妈,您和托利亚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
2、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了?
3、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
抓住这三句话进行对文章的理解,第一句中,通过理解的延伸感受到家人之间的亲情(父母对孩子的爱,哥哥对弟弟的爱)。第二句中体会到萨沙那颗不甘示弱的心,决心做勇敢孩子的坚定信念。最后一句让学生们看到萨沙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成为了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强者,从而回归主题:“我不是最弱小的”。学生们更能体会到要尽可能地去保护比我们更弱小的,初步感知到一种人道主义精神。
三、实践活动
1、讲讲勇敢者的故事。2、课本剧“我不是最弱小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自己编的小故事
- 一次有意义的散步
- 美丽的秋天
- 小学生日记一则
- 有趣的猴子
- 啄木鸟医生
- 台风来了
- 小树洗澡
- 春游
- 学骑自行车
- 太阳公公剪指甲
- 帮爷爷捶背
- 我的铅笔盒
- 冬天来了
- 我给妈妈过生日
- 儒家思想与中国民主
- 浅谈电影中我国传统美学内蕴的渗透
- 体育影视娱乐化发展策略探析
- 电影的文化涵义概述
- 事实推定与证明责任-从“彭宇案”切入(1)论文
- 数字3D电影播放器在传统影院放映设备中的应用
- 通过电影浅析韩国女性的家庭伦理观
- 公民维权与选举权利
- 论城市房屋拆迁中公民私有财产权的保护(1)论文
- 试析美国国会的监督功能
- 论司法权的中央化
- 中国特色的宪政民主的基本架构——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
- 离婚协议效力探析(1)论文
- 各国民主制度的建立途径
- 韩国影视表现出彩的原因
-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案
- 《一夜的工作》教案
- 《泉水》教案
- 《翠鸟》教案
-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创新教案
- 《桂林山水》教案
- 《画风》(第一课时)教案
- 《秋天的图画》教案
- 《钓鱼的启示》教案
- 《詹天佑》课堂教学片段实录和点评教案
- 《两只鸟蛋》教案
- 《失物招领》教案
- 《草船借箭》的两种教法教案
- 《要下雨了》教案
- 《三个儿子》(第二课时)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