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将心比心》教学建议
1.本文是略读课文,宜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遇到不理解的词句时,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或主动向老师询问。
2.初读时,要求理出“我”所经历的两件事。同桌之间相互口述,再让几个学生在班上复述。
3.再读时,拟采用移情体会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思考:要是你是那位阿姨会怎么做?如果你是文中的那位被扎针的母亲,你会这样做吗?如果对那位护士进行责怪,甚至辱骂,将会产生什么后果?然后针对上述问题与文本进行对话。在相互交流中,再反复阅读文中的人物对话,以加深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人物语言的本身。如语言中“人称”的指代要明白,层次要分清,交代要清楚等。在理解的基础上,可提供一些情景进行迁移训练。如公共汽车上一位红领巾让座,一位老人在种树,让学生展开想象,模仿课文的语言描写,写几句人物的对话。
4.文中的最后一段可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记诵,然后说说对“将心比心”这个成语的理解。
5.课后,可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日记的形式写一件有关将心比心的事。
《将心比心》A、B案
学习目标
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字词卡片。
A案
●揭示课题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学习《将心比心》,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课文写了哪些将心比心的事情呢?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①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
②前后四个同学按段轮流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句子。
③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①自学第一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自学基础上小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在书上做些批注。
③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重点探究以下问题:读母亲平静的活,思考: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里?母亲又是怎么鼓励护士的?她为什么能这么做?
④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
⑤学习第三: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节的理解吗?
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⑦课堂练习: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
B案
●自学课文
①自由朗读全文。
②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
③提出疑难,师生共同解决。
●感知内容
①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
②指名复述课文叙述的两个生活“小镜头”。
●交流体会
①你对课文中的那位阿姨和“我”的母亲想说些什么?
②你平时生活中有否遇到过这样的事?(或者正好相反的事例)
●创设情境,补充对话
①在公共汽车上,一位红领巾给老人让座。
②一位年纪很大的老人忙着在山上种树。
●课外作业
读名言,写一段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台湾作家罗兰曾经这样说:“如果每一个人与别人相处的时候,都能先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多想到别人,少想到自己,那么世界上可以增加很多欢乐与和气,而且可以减少很多悲剧和恨事。”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读《凡卡》有感
- 第一次领操
- 故乡
- 读《我自横刀向天笑》有感
- 功夫不负有心人
- 读《伟人的足迹》有感
- 身边的烦恼
- “麻烦”班主任
- 缩写《小抄写员》
- 改写《狐狸和乌鸦》
- 读《安徒生童话》有感
- 读《雷锋的故事》有感
- 最难忘记的一件事
- 读《奠柏》有感
- 金娃娃
- 试析地方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思考
- 试析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探究
- 浅析后现代课程观与我国课程改革
- 试析独立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思考
- 试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
- 试论大学英语教学中隐喻能力的培养
- 试析“数字电子技术”教学与实验改革探索
- 浅谈数字电路虚拟实验教学方法应用研究
- 浅论高校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探讨
- 浅析对我国高校法律基础教育的反思
- 简析美国高等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研究与启示
- 试析校企合作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
- 试论增强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途径
- 试论校企合作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实验改革和开发
- 浅谈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 《诗词曲五首》参考译文
- 刘禹锡与柳宗元
- 刘禹锡游玄都观
- 刘禹锡诗里的苏州
- 赤壁
- 类文赏读
- 文天祥诗词选
- 名将美人江东二乔
- 赤壁之谜
-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
- 《诗词曲五首》诗文简析
- 潼关简介
- 关于月亮
- 咏刘禹锡
- 杜牧《赠别二首》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