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03
《永生的眼睛》教学案例(片段)
师:读过课文后,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生:我喜欢琳达的父亲。这位父亲不仅捐献了自己妻子的角膜,还决定死后捐献自己所有完好的器官。
生:我也喜欢琳达的父亲。他用自己的言行在影响、教育着孩子们,我觉得他非常了不起。
生:琳达的父亲能够以帮助别人为快乐,可见他的思想境界特别高。
师:看来,这位父亲不仅以自己的言行影响了琳达和温迪,也教育了我们大家。他是我们共同学习的榜样,他的灵魂必将得到永生。除了父亲,还有喜欢的人吗?
生:我觉得琳达的母亲不同寻常,她在课文中是第一个捐献角膜的人。
师:是呀,文章对这位母亲虽然是轻描淡写,但我们却能感到她那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
生:我也很喜欢琳达。琳达能够在父亲的教育下改变自己对捐献器官的看法,并且遵从父亲的遗愿捐献了父亲的角膜,这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生:我觉得琳达是个非常有爱心的人。
师:能不能具体谈谈?
生:琳达为去世的母亲感到悲哀与苦痛,把年迈的父亲接来同住,遵从父亲的遗愿捐献角膜,为自己的女儿感到骄傲,这些都说明她是非常有爱心的人。
师:琳达是贯穿课文始终的人物,她不仅爱父母,爱孩子,也爱别人。她同样具有一颗美好的心灵。
生:我还喜欢温迪。温迪非常懂事,而且多才多艺。
师:课文对温迪的描写着墨不多,从哪儿看出来她很懂事?
生:她为外公捐献器官而感到骄傲,还许下心愿,也要学习外公,死后捐献角膜。她虽然仅有14岁,却能够对捐献器官有这样正确的认识,能够为别人着想,我觉得她真是很了不起。
师:是呀,所以温迪的母亲说:“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课文选到这里而止,原文的结尾是这样写的,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原文的结尾,读后交流自己的感受。
没有想到,仅仅是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萦绕在我耳际:“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失去温迪二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俄勒冈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您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
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学生谈自己的体会。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文竹
- 妈妈的爱
- 给爸爸的一封信
- 我帮妈妈做家务
- 我熟悉的一个人
- 游原山
- 我和小鱼和小鸟
- 游玉黛湖
- 尝试--种玉米
- 我的生日礼物
- 漫游未来
- 游东营天鹅湖
-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 试卷发下来后
- 种绿豆(续2)
- 法律“强制力”观念的弱化
- 英美法中“滥用法律诉讼”的侵权责任法学理论论文(1)
- 论宪政的宗教之维法学理论论文(1)
- 正义的内在与外在怀疑主义之间
- 审判的法治逻辑
- 入出国许可问题之研究法学理论论文(1)
- 中国法理学二十年法学理论论文(1)
- 培植法治的自我完善机制法学理论论文(1)
- 权利,抑或法益?
- 论《德国民法典》中的代理理论法学理论论文(1)
- 论法官的法律思维特性法学理论论文(1)
- 从宪政的视角看教育权力法学理论论文(1)
- 再论“无财产即无人格”法学理论论文(1)
- 法律的道路法学理论论文(1)
- 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思考法学理论论文(1)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3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5
-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教学设计1
- 《飞向蓝天的恐龙》快乐练习:同步训练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杂谈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2 第三课时
-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词语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谈
-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3 第二课时
-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教学设计5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1 第一课时
- 《飞向蓝天的恐龙》导语设计
-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