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2
今天上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我就抓住一个问题展开:“七月的天山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学生马上蹦出一个词:“美!”
自然后面就可以接着问了:“美在哪些字里行间啊?”
指名的学生先说到了“雪山”,自然要体会其中的两处比喻,从“有怎样的相同点?比喻写出了什么?”体会了比喻的妙处,再用朗读体现雪山的壮丽,雪水的欢快。接着学生找到了“花”、“塔松”、“鱼儿”三处,都进行了深入理解,并结合句子开展联想说话,用朗读表现。学生在理解中感受了美,而且有大到整体的理解,小到一个句子,一个短语,一个词语,小到一个字“浮”的切入理解;还从作者角度去理解他的写作情感,小到从“心爱”感受作者对天山的深情;感悟了作者的写作方法,理出了写作顺序,讨论了作者的详略安排,知道了一个新的写作点:略写中也可以有重点,就像课文中略写森林,但其中重写了塔松。这样有阅读学习和写作学习的课我是比较满意的,何况最后在赞美天山中结束了一节课的学习。一是整体体会天山的宁静、幽静。学生明白了这天山美丽却又大气,幽静却又生机勃勃。用他们的话说:“天山的花有生命力,树有生命力,鱼有生命力,雪山也有生命力,正是雪山上的雪水给了这些花草树木、鱼儿浇灌。水是这些生命的源头。”他们说:“正因为在这广阔的天山中能听见水声、马蹄声,更见天山的宁静。这样宁静的地方,哪怕你带着多么烦躁的心情来到这,都会被抚平,都会平静下来的。”学生的感受已经很深入了,不只是感受到了景色单纯的美,已经感受到了景色的熏陶作用与生命作用了。在此基础上我决定有感情朗读结束这次的阅读“旅程”。我说:“让我们和作者一起骑马上天山,让老师来给大家做导游。我们用朗读来进行我们的天山美丽之旅。”于是我引读表示写作顺序的句子,学生接读景物描写的美句,在我们朗朗的读书声中迎来了下课声。
一课时完成是略读课文的要求,但以前我从没做到,今天做到了,不仅学生理解深入,朗读到位,而且体会深刻。能做到这样我想主问题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看来要让课堂紧凑有效,一定要抓好主问题,切中要害,由点及面,由点成线,最后回到一个感情体悟的点,让课在书声中结束是比较理想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给老师的一封信
- 我们的好老师
- 写给新语文老师
- 保持卫生
- 老师,我想对您说
- 猜猜她是谁
- 我的老师
- 我的老师
- “厉害”的马老师
- 我最敬佩的人
- 班的邹老师
- 我崇拜何老师
- 我想对老师说
- 啊,胡老师,我忘不了您
- 难忘师生情
- 中国教育考试制度历史及其现状研究
- 国家主导下的市场化——中国教育制度的变迁方向
- 构建主体性德育模式的探讨
- 运用研究性学习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 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小议班级管理
-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 全方位构建学校德育工程的实施框架
- 新世纪高校培养目标与"两课"内容的改革
- 现代化教育的基本特征
- 对郊区重点中学父母陪读现象的调查与分析
- 教育应当基本公费的若干理论依据
- 从“电影反打”的寓意浅析比较教育学的“理论反打”
- 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性、可行性、科学性
- 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三个体系的主要内容
- 怎样使小孩变得更加聪明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难句讲解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拓展阅读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法提示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阅读训练指要
- 教学要因学生变化而变化──教《少年闰土》有感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分段段意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词义辨析
- 从“闰土也向往鲁迅的生活”想到的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句段学习指导
- 妙哉《少年闰土》的开头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词语解释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点聚焦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章法结构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后练习提示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