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8
《呼风唤雨的世纪》难句解析、中心及结构
1、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解析】
“呼风唤雨”在词典中解释为“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在课文中比喻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不再像从前那样受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表明了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2、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变,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解析】
“发现”和“发明”,从字面看,两者很相近,但仔细推敲,却有不同。“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起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则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发现”的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的是本来不存在的事物,是新创造。如,本组后面的三篇课文中讲到的电脑、太空育种是前所未有的新创造,而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儿,就是新发现。
3、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解析】
“千里眼”“顺风耳”形容眼光敏锐、看得远,消息灵通的人。“腾云驾雾”指奔驰迅速。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古人有着美好的愿望,也想掌握一定的本领。
4、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解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唐朝诗人岑参写的诗句,它说的是突然像是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用这句诗来形容20世纪的成就,让我们更形象地了解到20世纪的成就取得是很快的,范围是很广的,变化是很大的。
中心思想:
呼风唤雨引申为能够支配自然,课文借用这个形象化的说法表明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从而激发广大少年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结构分析:
这篇课文作者追随历史前进的步伐,首先指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然后设置两个设问,说明科学技术造就了这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最后采用对比和举例的方法进行阐述。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在法庭上
- 《老人与海》读后感
- 美丽的黑土地
- 脚踏大地
- 月牙桥
- 生命里的土地
- 感悟大自然
- 脚踏一方土(1)
- 我的家乡,人间天堂
- 土地老爷审案
- 五色土地
- 我与土地
- 家乡的土地
- 土地和大海
- 脚踏大地
- 创业板企业激励机制的方案探讨企业论文论文
- 影响人力资源素质的因素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 激励机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 员工罢工的思考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 职业经理人的职业标准企业文化论文(1)论文
- 湘财证券董事长陈学荣谈信用成本企业文化论文(1)论文
- 中小企业最佳融资决策企业战略论文(1)论文
- 全面增强企业执行力企业文化论文(1)论文
- 麦当劳的“S.Q.C.精神企业文化论文(1)论文
- 职业经理的道德观企业文化论文(1)论文
- 湘财文化企业文化论文(1)论文
- 团队精神与企业凝聚力企业文化论文(1)论文
- 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的对象和层次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 珍禽大王的空杯文化企业文化论文(1)论文
- 中国企业需要领袖人物企业战略论文(1)论文
- 《七月的天山》美文欣赏 关山月
- 《七月的天山》教学目标
- 《七月的天山》拓展阅读 我爱家乡的秋夜
- 《万年牢》教学设计(二)
- 《万年牢》教学设计(三)
- 《七月的天山》美文欣赏 三峡之秋
- 《七月的天山》训练素材
- 《万年牢》教学建议
- 《万年牢》教学设计(一)
- 《七月的天山》同步作文 范文习作
- 《七月的天山》同步作文 写作指导
- 《万年牢》作者简介
- 《万年牢》教学目标
- 《七月的天山》教案讲义2
- 《七月的天山》教案讲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