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观潮》教学设计4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第二三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品读句子,感受潮的雄伟气势。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积累语言。
3、通过同伴互助的学习,根据所学的课文,用自己的话来介绍钱江潮,发展语言。
4、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以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江山的思想感情。
5、拓展阅读,初步了解对潮的一般写法;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激起对潮文化的探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在上一节课已学了课文的第一段,了解了海宁盐官是观潮的好地方,农历的八月十八是观潮的好日子。在潮来前,江面是______人们_____。
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上节课提出来的一个问题:
为什么自古以来,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二、品文赏潮
1、读文:
自由读课文2、3段,哪些地方能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找到句子后与同伴交流一下,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句子,读一读。
2、品文:
读后交流:
⑴ 隆隆的响声 闷雷滚动
一道白线 拉长 变粗 横贯江面
白浪翻滚 白色城墙
千万匹 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⑵ 让学生充分交流学习所得:
读句子──谈体会到的──再读句子。
⑶ 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交流朗读。
3、赏潮:
欣赏钱江大潮来时的录像。
选择一个画面将你最喜欢的句子读出来。
4、找出写人们的句子,想一想: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你是海宁人,以前看过潮,今天学了课文,假如你是看潮人群中的一个,你将怎么做?
5、说潮:
有很多人还没有看到过潮呢?你能根据课文的内容将这天下奇观介绍给他们吗?
自由准备,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组合。
全班交流。
6、学习最后一段:
⑴ 读一读:
哪些地方也能说明它是天下奇观?
⑵ 读后交流:
余波 漫天卷地
好久 恢复平静
江水涨七八米
⑶ 想象说话:
面对滚滚而去的大潮,你此刻的心情怎样?又想说什么呢?
同伴交流──全班交流。
三、总结赞潮
1、释疑:
因为__________所以说钱塘江潮是“天下奇观”。
2、赞潮:
你将怎样读课文的第一句,试一试。
四、拓展升情
1、同学们作者在观了潮后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写下了此文,他是按_____的顺序写的,将钱塘江大潮的宏伟气势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们也看过潮,也写过文章。
2、读一读同学写的观潮的文章。
3、结束语:
钱塘江的大潮滚滚向前,它不仅是我们海宁一道美丽的风景,它更像征了我们海宁人的一种精神,那就是猛进如潮,我们是潮乡儿女,今天,我们还是学生,在学习上,我们也应发扬这一精神。
【设计的基本思想】
品文赏潮、交流说潮、赞潮升情:
在品读课文中,欣赏钱江潮的雄伟气势,通过同伴的合作学习,用自己的语言介绍潮,发展语言,利用课文的空白点进行合理想象,赞美家乡的潮,由此联系到其精神,激发对家乡的自豪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跳格子
- 纪念512
- 浴室的变迁
- 我长大了
- 面对挫折决不放弃
- 难忘的一次选举
- 成长需要宽容
- 品尝酸甜苦辣
- 我的心愿
- 爸爸的“爱”
- H1N1流感
- 自我介绍
- 童年趣事
- 我和曾祖母
- 爱
- 浅议共同受贿犯罪数额的认定(1)论文
- “母法”观念和中国的宪法(1)论文
- 关于我国部分地方间法律冲突的探讨(1)论文
- 展望公司法人的言论自由(1)论文
- 有关试论政教分离原则的宪法价值(1)论文
- 从税法角度谈弱势群体法律保护(1)论文
- 透视生命权应当首先入宪(1)论文
- 关于我国《国家安全法》的立法不足及完善(1)论文
- 浅析我国的宪法监督体制(1)论文
- 论我国户籍制度改革(1)论文
- 论言论出版自由(1)论文
- 市民社会与生态文明的耦合(1)论文
- 关于律师诚信制度与律师职业道德(1)论文
- 中部地区村民自治若干问题之法律分析(1)论文
- 古代中国判例法传统的形成原因发展及对现代的启示(1)论文
- 《穷人》听课笔录
- 《中华少年》教学反思3
- 《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的小练笔
- 《中华少年》教学反思
- 《山雨》说课稿
- 《中华少年》教学反思2
-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 《索溪峪的“野”》改进教学
- 《詹天佑》评课案
- 《穷人》课堂想到的
- 《怀念母亲》教学反思―如何使情感基调贯穿在整堂课中
- 《中华少年》教案
- 《索溪峪的“野”》听课札记
- 《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