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9-05
《火烧云》教学设计4
【教学要求】
1、读懂课文,感受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按事物的变化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生动形象描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掌握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
【教学时间】
2课时。
【基本教法】
从整体入手,突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朗读、感悟、理解和表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趣,生动导入
1、出示题目:
师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着名作家萧红写的一篇写景的课文,题目是《火烧云》。
教师板书。
2、解释题目:
⑴ 启发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什么叫做“火烧云”?
(早霞、晚霞、云霞、彩霞、红云、彩云等)
⑵ 引导学生读读课文,找出书上描写火烧云的句子: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① 读一读:
有什么问题。
② 换词训练:
“烧”换成“红”,行吗?
(引导学生读议,找找理由:①避免重复;②前后照应;③显示出动态的感觉;④巧妙点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讲解:
课文按照火烧云的出现、变化消失的过程来写。
(板书)
2、学生各自放开声音读一遍课文:
要求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3、采取赛读、选读等形式。
(引导学生继续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在熟读基础上,要求学生各自大胆交流读书的收获,了解了什么,还发现了什么问题。
三、切入重点,感悟表达
1、研读第三自然段:
⑴ 细读课文:
读中感悟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多和快的特点。
⑵ 背诵课文:
引导想象还有什么颜色,学会积累运用词语。
① 按“红通通”、“金灿灿”,这种样子说说还有什么颜色?
(如,红艳艳、红闪闪、黄澄澄等。)
② 按“葡萄灰”、“梨黄”, 这种样子说说还有什么颜色?
(如,苹果红、草莓红、樱桃红、辣椒红等。)
⑶ 小结:
火烧云的颜色这么多,我们能不能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来概括出来?
师生共同评价这堂课好在哪里,还有什么问题。
第二课时
一、研读4~6自然段
1、学生分组读课文:
读后交流读懂了什么。
2、并用恰当的词语概括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多和快:
⑴ 变化多:
从“马──狗──狮子”可以看出火烧云形状变化多极了。
⑵ 变化快:
从“一会儿、忽然、接着”三个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中看出火烧云形状变化快极了。也可以从“马──狗──狮子”的迅速消失中看出变化之快。
3、教师引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感悟写法,如:
第4自然段:
师: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了什么?
生接读:天空中出现了一匹马。
师:马是什么样子的?
生接读: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师: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有什么变化呢?
生接读: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的尾巴,那匹马边模糊了。
同样的方法继续引读5~6自然段,再次感悟课文的写法。
4、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品味情趣,内化语言。
5、小结写法,读写迁移,学会表达:
这三个小节都按照“天空出现什么动物了”、“这动物是什么样子的”和“这动物的样子发生了什么变化”的顺序写。既写出了作者看到的,又写出了作者想到的,写得十分有趣,十分生动形象。你们想不想也来学着写写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二、学习最后自然段
理解“恍恍惚惚”。
(重点让学生朗读体验孩子们惋惜的心情。)
三、课堂总结,再次质疑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保护我们的地球妈妈吧
- 母爱是彩色的
- 秋天的山林
- 可爱的小兔白白
- 我是一个多彩的孩子
- 护生鸡蛋有感
- 金豆哥哥送我啪啪圈
- 百合花
- 未来的城市
- 秋天的颜色
- 我家前面的亭子
- 我的被录用了!
- 花展
- 仙人球
- 小猪闹闹
- 监督服务职能在医院内部审计中的作用
- 两型社会建设中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1)论文
- 现代医院财务审计内部控制问题分析与对策
- 基建工程财务审计重点探析
- 实现高校财务审计信息化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 发达国家政府间社会保障管理责权的划分(1)论文
- 解析电力基建工程财务审计中一些问题
- 大学对政府生态决策的参与(1)论文
- 政府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 浅析企业如何做好建设项目工程造价跟踪审计
- 政府审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研究
- 民国时期政府审计机构的递嬗路向与思考
- 透视雷曼事件——对雷曼公司财务审计问题的剖析
- 水利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
- 浅谈如何做好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工作
- 《掌声》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
- 《七颗钻石》片断想象
- 《掌声》公开课教案、说课稿2
- 《掌声》教学设计三
- 《掌声》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 《荷花》教学片断与实录
- 《七颗钻石》这一课的教学
- 《掌声》教学设计一
- 《掌声》教学建议
- 《荷花》教学中的美育因素
- 《掌声》(第二教时)教案及反思
- 《掌声》练习
- 《掌声》教学设计二
- 《掌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 《掌声》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