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观潮》教案
【教学理念】
【识字学词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时的识字教学
(一)字音教学
(二)字形教学
(三)生词教学
二、精读课文时的词语教学
(一)片段一对大潮的描写
1、3-4自然段,作者描写了大潮到来时的情景,请找出表达“远听潮声-大潮初现-近观大潮”作者感受的主要词语。
2、指导想象:先引导学生依据文字描述从声、形两个方面去想象。再用挂图或多媒体丰富想象。
(1)远听潮声,作者好象听到什么?看到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2)大潮初现,作者听到什么?看到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3)近观大潮,作者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对词语的理解,要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和结合挂图等直观方法展开想象,从而把词语具象化、感性化、语境化,从而达到真正的理解。)
3、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修改导游词: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响声。过一会儿,大潮出现,很快,离我们近了。再近些,浪更高了。浪潮越来越近,浪会更急,声音会更响。
要求:把导游词说具体,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在运用中理解,是词语教学的有效方法。)
(二)片段二:对观潮人的描写
1、课题是《观潮》,这就告诉我们,课文不仅写大潮,还描写观潮的人群。默读课文,把描写观潮人群的词语找出来,想想从中体会什么。
2、学生默读、画句。
3、展开想象,体会观潮人的心情。
(1)在等待观潮时,人们怎么等待,你体会到什么?(从“昂首东望”可以体会人们焦急等待大潮涌来的心情)
(2)在远听潮声时,人们有什么表现?你体会到什么?(从“人声鼎沸”可以体会到人们远远听到潮声的激动心情)
(3)大潮初现,人群又出现怎样的变化?你体会到什么?(从“人群沸腾”可以体会人们看到大潮初现的激动心情)
(4)“人声鼎沸”“人群沸腾”两个词语可以互换位置吗?为什么?(“人声鼎沸”侧重于“声”,即人们互相传告”;“人群沸腾”,表现人们看到大潮到来时欢呼雀跃的情景,既有“声”,又有“形”,所表达的激动程度有区别,位置不能互换。
(《观潮》,既写“潮”,又写“观”。教学中不能忽略对描写观潮人的词语的理解。这也体现了教学的精细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妹妹
- 洗红领巾
- 走进清洁的明天
- 给爸爸的一封信
- 故乡的河
- 我爱读书
- 浪漫的爱琴海之旅
- 伐树
- 擦黑板
- 一根竹竿
- 洗碗
- 江滨公园的早晨
- 第一次独自睡觉
- 打“野鸭”
- 蜘蛛的自述
- 浅谈职业教育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模式探究
- 简析国家级电线电缆制造实训基地建设初探
- 试论技能大赛对电气自动化专业教改的促进作用
- 简论电力企业创先争优活动调研报告
- 试析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课程设置
- 浅谈区域成人高校加强社区教育指导能力的思考
- 试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校音乐欣赏创新途径
- 试析职技高师院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 简析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高职责任教育探讨
- 浅谈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路径依赖”与路径调整
- 试析构建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若干问题
- 试论从社会学角度对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的分析
- 试论现代化实训基地的船舶机舱资源管理培训途径
- 关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研究
- 试析学科课程教学中学习迁移的策略研究
- 昨日凌晨一北京市民亲眼看到神舟飞过
- 冲天一飞中华梦圆 我航天英雄相继完成飞天壮举
- 光辉里程碑──科技界专家评述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 浩瀚太空迎来第一位中国访客
- 天上的感觉非常好──记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杨利伟
- 航天事业战绩辉煌“神五”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
- 导出神舟完美轨迹──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所长于志坚素描
- 我国载人航天为什么从飞船起步?
- 大鹏展翅高飞──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者钱学森
- 盘点中国航天事业:成就举世瞩目 与强国有四差距
- 美航天员:中国的航天事业成就了不起
- 实现飞天梦想的工具发展史
- 接力接力,飞天梦想终成真──记中国飞向太空的航程
- 绿色环抱的航天城
- 载人航天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