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爬山虎的脚》说课设计1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7册的课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学习课文3~5自然段。《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启发人们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2、能力目标: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教具准备】
课件、彩色笔、画纸
【教法和学法】
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开发全脑为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学生饶有兴趣的说、演、画、议,来代替教师单一的讲、管形式,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兴趣,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感悟的境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氛围,在阅读教学开始时,教师通过生动的多媒体课再现与课文有关的情景,激发学生情感,然后老师就问:你们知道在这一大片绿油油的叶子里面藏着什么?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如:
1、画一画:
让学生拿起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找一找,演一演,议一议,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找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标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动词(触、巴、拉、贴)。然后小组合作怎样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推荐代表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评价,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应该怎样改。最后引导学生欣赏课件,议论把“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通过看课件、讨论,学生不但理解了“一脚一脚”的意思,而且还让学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观察的细致。
3、用“如果……就”的句式说说你的发现。
三、总结全文,指导学法
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因此,本节课采用问题来总结课文:学习这篇课文,作者在观察方面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四、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课外阅读的开始。布置的作业是:以《我发现的秘密》写片段。
【板书设计】
一、教法
1、多媒体直观法:
教师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2、质疑问难法:
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手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
3、自主、合作、探究法。
二、学法
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姚老师引导学生采用“自渎、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快乐的荡秋千
- 我受到了表扬
- 买草莓
- 一只小白兔
- 我爱雪
- 我的小表妹
- 快乐的圣诞节
- 包饺子
- 买菜
- 美好的除夕
- 写三八妇女节的
- 新年放鞭炮
- 第一次作主持人
- 可爱的QQ宠物
- 快乐家庭
- 浅谈从大学生权利反思高校教育管理
- 高校体育伤害事故中“校方责任"确立的法理分析
- 试析残疾人大学生的权利救济
- 浅谈网络技术加强大学生道德培养途径的分析
- 浅谈从大学生权利看高校的教育管理
- 试论高校学生体育伤害民事赔偿及救助机制的构建
- 关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治化的思考
- 浅谈大学生的道德培养
- 人文素质教育是高校推进文化的阵地和动力
- 关于高考复习中学生心理地图的构建与运用
- 关于对大学生权利受侵犯问题的思考
- 试论大学生权利意识教育
- 关于大学生权利维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浅谈高校园区管理行为的法律性质与学生权利保障
- 浅谈高职院校自主管理权与大学生权利的冲突
- 《乡愁》教学设计
- 《诗两首》教学杂谈
- 《乡愁》教学设计
- 《我爱这土地》教学片断
- 《我爱这土地》教学实录
- 一曲哀婉的乡愁曲──《乡愁》教学设计谈
- 利用网络,让语文课“立体化”──《诗两首》教学笔记
-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 《乡愁》教学设计
- 《我爱这土地》课堂实录
- 《乡愁》教学设计
- 《乡愁》教学案例
- 出入现代诗的世界──《乡愁》教学案例
-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 《诗两首》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