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24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7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好片段的方法;
3、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爬山虎(实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爬山虎的脚》,谁能够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爬山虎的?
(爬山虎的叶子和脚。)
2、通过对一、二自然段的学习,我们感受到叶圣陶爷爷描写的爬山虎的叶子很美。
3、结合这张图片,文中描写叶子的美又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呢?(颜色美、排列美、动态美)谁能够挑战一下自己,背背有关颜色美、排列美、动态美的句子呢?
(指名背)
4、背得真好。下面就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读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一下这些优美的句子。
5、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铺得那么美,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本文的重点──爬山虎的脚。
二、学习课文三至五自然段
1、先默读三至五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的生长部位、形状和颜色、怎么爬的。)
2、投影爬山虎(实物),根据课文内容大家一齐边指边说,通过观察实物来看看作者是如何观察爬山虎的脚的。
3、作者是怎么用生动的语言把这些特点描绘出来的呢?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注意比喻句,作者把每根细丝比喻成蜗牛的触角,写得非常逼真。)
4、出示爬山虎的脚的动画。
(指名上台说。)
5、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耐心)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
6、女生读第三自然段,我们再来感受一下作者准确、生动地用词。
7、那到底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呢?请男生读第四自然段,读的过程中想像一下,并且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的词语。
8、指名读。
9、师根据课文内容边说边演示。
10、抓住这几个准确、生动的动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同桌之间互相说说,并用手演示。
11、一起演示。
12、就这样,爬山虎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就这样,我们才会看到一大片的爬山虎。但是如果把爬山虎“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
13、那作者又是怎么知道爬山虎的脚是这样爬的?(通过亲自观察)由此我们又可以看出作者怎么样啊?(观察认真、细致、有耐心)
14、齐读。
15、那是不是所有的爬山虎的脚都紧紧地巴住墙壁?(不是)那没触着墙的脚怎么样了?(一个小组读第五自然段)
16、触着墙的爬山虎怎么样啊
17、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爬山虎的脚很牢固的?(相当、休想)你能不能用另外的词语来代替它们?(非常、别想)正因为有了脚,爬山虎才能很快地爬满高墙;正因为有了脚,爬山虎才不怕风吹雨打,牢牢地巴在墙上。此时此刻,你觉得爬山虎的脚怎样?你想用什么词语赞一赞它?(神奇)
18、齐读。
三、引导发现,发散思维,总结写法
1、学了这课,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观察细致,要抓住特点观察,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
(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抓住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事物。)
2、生活中,肯定也有你们喜欢的植物。那你发现哪些植物充满神奇呢?四人小组说说这些植物的特点。
(学生说)
3、既然我们想学习叶圣陶爷爷,那我们就拿出实际行动来,向他一样亲自去仔细地观察一种植物。同学们的手里都有一张登记表,请把我们每一次的观察都坚持登记好。相信经过同学们的努力,也可以象叶圣陶爷爷一样,有惊奇的发现。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享受美味
- 月亮姐姐过生日
- 调皮的风姑娘
- 可爱的“粉儿”
- 爬石笋山
- 名树博览园
- 包子的心事
- 我喜欢秋天
- 我家的摆设
- 猴子洗月亮
- 龟兔赛跑二传
- 贪玩的我
-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 月亮过生日
- 村边的小河
- 西方节日本土化中的国人文化心理分析
- 浅谈美国法律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 论阿多诺美学的人本主义思想
- 从中西方文化的本质区别看科举制的兴衰
- 浅谈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特点及借鉴
- 浅析哥特亚文化的发展
- 西方文化理论视域与中国当代文化构型
- 哈姆莱特的宗教思想和他的悲剧
- 西方文化与英语学习之关系
- 汉英谚语反映不同的宗教思想与观念
- 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
- 论析20世纪西方的文化批判
- 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及其启示
- 不同宗教思想在英汉谚语中的折射
- 评析《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的西方文化内涵
-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
-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
-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
- 轻盈飘逸 情景交融──解析《再别康桥》的意境美
- 戴望舒简介
- 哀怨的自白──重读《再别康桥》
- 《再别康桥》的女性情结
- “再”读《再别康桥》
- 《沁园春·长沙》教学案例
- 《沁园春·长沙》教学案例
- 教师只讲十五分钟──特级教师罗易执教《沁园春·长沙》评述
-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特级教师罗易的一堂公开课
- 《诗两首》有关资料
- 我教《沁园春·长沙》
- 徐志摩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