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7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7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24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7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好片段的方法;

3、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爬山虎(实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爬山虎的脚》,谁能够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爬山虎的?

(爬山虎的叶子和脚。)

2、通过对一、二自然段的学习,我们感受到叶圣陶爷爷描写的爬山虎的叶子很美。

3、结合这张图片,文中描写叶子的美又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呢?(颜色美、排列美、动态美)谁能够挑战一下自己,背背有关颜色美、排列美、动态美的句子呢?

(指名背)

4、背得真好。下面就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读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一下这些优美的句子。

5、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铺得那么美,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本文的重点──爬山虎的脚。

二、学习课文三至五自然段

1、先默读三至五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的生长部位、形状和颜色、怎么爬的。)

2、投影爬山虎(实物),根据课文内容大家一齐边指边说,通过观察实物来看看作者是如何观察爬山虎的脚的。

3、作者是怎么用生动的语言把这些特点描绘出来的呢?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注意比喻句,作者把每根细丝比喻成蜗牛的触角,写得非常逼真。)

4、出示爬山虎的脚的动画。

(指名上台说。)

5、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耐心)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

6、女生读第三自然段,我们再来感受一下作者准确、生动地用词。

7、那到底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呢?请男生读第四自然段,读的过程中想像一下,并且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的词语。

8、指名读。

9、师根据课文内容边说边演示。

10、抓住这几个准确、生动的动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同桌之间互相说说,并用手演示。

11、一起演示。

12、就这样,爬山虎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就这样,我们才会看到一大片的爬山虎。但是如果把爬山虎“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

13、那作者又是怎么知道爬山虎的脚是这样爬的?(通过亲自观察)由此我们又可以看出作者怎么样啊?(观察认真、细致、有耐心)

14、齐读。

15、那是不是所有的爬山虎的脚都紧紧地巴住墙壁?(不是)那没触着墙的脚怎么样了?(一个小组读第五自然段)

16、触着墙的爬山虎怎么样啊

17、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爬山虎的脚很牢固的?(相当、休想)你能不能用另外的词语来代替它们?(非常、别想)正因为有了脚,爬山虎才能很快地爬满高墙;正因为有了脚,爬山虎才不怕风吹雨打,牢牢地巴在墙上。此时此刻,你觉得爬山虎的脚怎样?你想用什么词语赞一赞它?(神奇)

18、齐读。

三、引导发现,发散思维,总结写法

1、学了这课,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观察细致,要抓住特点观察,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

(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抓住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事物。)

2、生活中,肯定也有你们喜欢的植物。那你发现哪些植物充满神奇呢?四人小组说说这些植物的特点。

(学生说)

3、既然我们想学习叶圣陶爷爷,那我们就拿出实际行动来,向他一样亲自去仔细地观察一种植物。同学们的手里都有一张登记表,请把我们每一次的观察都坚持登记好。相信经过同学们的努力,也可以象叶圣陶爷爷一样,有惊奇的发现。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享受美味
月亮姐姐过生日
调皮的风姑娘
可爱的“粉儿”
爬石笋山
名树博览园
包子的心事
我喜欢秋天
我家的摆设
猴子洗月亮
龟兔赛跑二传
贪玩的我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月亮过生日
村边的小河
西方节日本土化中的国人文化心理分析
浅谈美国法律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论阿多诺美学的人本主义思想
从中西方文化的本质区别看科举制的兴衰
浅谈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特点及借鉴
浅析哥特亚文化的发展
西方文化理论视域与中国当代文化构型
哈姆莱特的宗教思想和他的悲剧
西方文化与英语学习之关系
汉英谚语反映不同的宗教思想与观念
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
论析20世纪西方的文化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及其启示
不同宗教思想在英汉谚语中的折射
评析《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的西方文化内涵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
轻盈飘逸 情景交融──解析《再别康桥》的意境美
戴望舒简介
哀怨的自白──重读《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的女性情结
“再”读《再别康桥》
《沁园春·长沙》教学案例
《沁园春·长沙》教学案例
教师只讲十五分钟──特级教师罗易执教《沁园春·长沙》评述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特级教师罗易的一堂公开课
《诗两首》有关资料
我教《沁园春·长沙》
徐志摩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