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10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2
【教材内容】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人教版新教材第七册第二单元第八课。(需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的是德国物理学家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
【学情分析】
作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事物的举和习惯。对于今天的学生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理念】
语文教学应注重课程的整合,有机渗透数学、音乐、美术、自然等方面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学习方式的开放。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要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如观察、实践、调查、实验、模仿、体验等,让学生自主探索,从而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获得语文素养。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开放性教学,是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的关键。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去阅读课文。
⑴ 自读课文,边读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⑵ 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再读课文,思考: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
2、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课文,并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
1、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下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才得出来的。
3、读第7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推理的──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三、熟读课文,交流感受
交流学习了课文,有什么感受和启示。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的是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板书设计】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世界地图──遇到困难──寻找、考证
巧合? 不轻易改变 震惊地质界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月亮照着你月亮照着我
- 我心中的美景
- 月亮月亮我问你
- 月亮在看你
- 我心中的美景
- 走过四季
- 月亮的自我介绍
- 走过四季
- 心中的美景
- 飞往月球
- 未来月球
- 精彩的月球知识竞赛
- 秋天来了
- 我心中的美景
- 我心中的美景
- 商铺工程监理工作总结
- 建 筑工程测量实习任务书
- 控制测量实习报告
- 居住区工程(高桥)监理工作总结
- 工程测量实习心得
-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监理招标投标若干规定
- 建筑工程监理员考试案例分析
- 施工过程中一些难懂的问题
- 工程测量实习总结
- 风电设备公司生产车间旁站监理方案
- 画施工图的心得
- 某校区行政办公楼、图书馆第一次工地会议
- 测量学课程实习报告
- 工程测量实习总结报告
- 工程测量
- 《七颗钻石》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 《七颗钻石》课后习题答案
- 《七颗钻石》重点问题探究
- 《七颗钻石》老师语录
- 《七颗钻石》作者简介及主要作品
- 《七颗钻石》重难点分析
- 《七颗钻石》美文欣赏 跳水
- 《七颗钻石》随堂练习 提高篇
- 《七颗钻石》教学反思
- 《七颗钻石》优秀笔记展示
- 《七颗钻石》趣闻故事
- 《七颗钻石》重点字词梳理
- 《七颗钻石》同步作文 红鞋
- 《七颗钻石》随堂练习 巩固篇
- 《可贵的沉默》 趣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