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母鸡》教学设计2

《母鸡》教学设计2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12-12

《母鸡》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的感情变化。

3、了解母鸡的母爱

4、联系实际,感受母爱,学会感恩母亲。

【教学重点】

1、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

2、体味作者对母爱的赞颂。

【课前准备】

1、课件制作。

2、学生收集有关母鸡的资料,收集动物感人的故事,收集有关母爱的古诗、名句、作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发意识

1、上节课我们到老舍先生家看了他的古怪又可爱的猫,今天我们还到他家去做客,看看他的那只母鸡。

2、板书:

母鸡

3、从题目你了解到什么?

二、默读课文,抓住情感

1、把握态度变化: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作者对母鸡感情态度的词语、句子。

思考:

“我”对母鸡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让学生在总体把握中也能对作者的情感有所把握。)

2、总体感知:

“我”对母鸡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一向讨厌──不敢再讨厌(喜欢)。

3、讨厌之由:

⑴ 请同学们列举母鸡的罪状。

⑵ 说出“我”对母鸡态度的句子:

我一向讨厌母鸡。

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

……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了小疙瘩来

更可恶的是……

……被它吵得受不了

三、细读课文,品位情感

1、感情的峰回路转:

母鸡的哪些表现让我不敢再讨厌它?

(让学生简单概括地说,既是学生理解的表现也有助于他们的概括能力。)

2、感情的体味:

说一说:

你喜欢哪种情况下的母鸡?说出你的理由?并告诉大家这时候的母鸡是一只( )的母鸡。

小老师:

请你告诉大家你觉得要注意哪些词语和句子?

朗读是该用怎样的语气?

(情感由学生自己把味,并把这种内情外化之。)

3、情感的提升:

写一写:

把前三段换一种语气来写,读了让人觉得母鸡很可爱,而不是讨厌。

提示可以学习前面课文的写法,如反语,贬词褒用等

(动手既是让学生对文章感情的进一步体验,又让学生有了更深的提升。)

4、情感的回归:

《母鸡》让你读懂了什么?

(第九自然段)

(回到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的为文之意)

5、情感的延伸:

你知道哪些赞颂母爱的古诗?

(唐代孟郊的《游子吟》为最)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母的名句?

(联系实际,让学生把对母爱的理解结合自身来理解,这也是学习此文的一个关键。)

四、知识拓展,自主学习

1、交流:

你知道那些动物的感人故事?

2、老师的推荐:

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情。

(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养成课外学习的好习惯。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自主、探究学习方式。)

【板书设计】

母 爱

一向讨厌 不敢再讨厌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未来的汽车
在家里,他们是我最好的朋友
父亲节
第一次坐飞机
时空小小老师
爱的时间
摩尔庄园,快乐童年
“小客人”金鱼
欢庆“六一”
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坏心眼的保安
游方特欢乐世界
端午节
二十年后的故乡
快乐的家
师德教育月活动总结
数学生本教学阶段总结
2011年县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关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总结
文明寝室宿舍活动工作总结
企业锻炼工作总结
2011年粮食局行评工作总结
县商务局2011年商务工作总结
县发改局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计划
电子设计大赛活动总结
教学常规活动月总结
“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总结
工程安全前期规划总结
县审计局2011年工作总结2012年工作安排
森林草原防火安全教育工作总结
浅析“电解水实验”在不同教学阶段的应用
试论当代大学生犯罪特点及成因(1)
在化学练习中引导学生反思的策略(一)
试论贞操权(1)
外贸英语函电词义理解
论欧元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对称结构
法律英语专业术语的特征及翻译
加强地理标志的商标保护(1)
试论人身伤害精神损害赔偿(1)
化学教学情景创设中太极精髓的运用(一)
化学实验装置气密性检查策略初探(一)
多级政府间事权划分与财政支出职能结构的国际比较分析
电影片名的翻译
国内翻译界在翻译研究和翻译理论认识上的误区
我国义务教育财政问题研究:回顾与展望
《草虫的村落》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随想
《山雨》教学案例反思
《伯牙绝弦》教后反思
《山中访友》的教学想到的 水榭情杉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随笔: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月光曲》一课
《最后一头战象》听后反思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案例
《怀念母亲》教学反思2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山雨》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