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02
《长城》说课设计
一、内容简析
《长城》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十七课的内容,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确立重难点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是远看长城,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第2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根据文意,教材配有两幅图片,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一幅是长城城墙的近景。在传统课文中,属于一篇看图学文,如何依据新课标的思想,又汲取传统教学的所长,成为确立本文重难点时我思考的一个问题。第一课时的教学我着重于通过图画内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表达顺序及方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图画的能力,学习借鉴作者的表达方法。第二课时的教学侧重通过看图学文,理解重点词句,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在反复诵读、感悟想象中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思路
进行这堂课的设计时,我采取了以图为主线,结合课外搜集的有关介绍长城的相关信息,组织学生阅读,品味课文语言而达到理解感悟课文的设计思路。
1、看图解词,感受“长”:
第一段教学紧抓“长”的特点,首先由看图入手,借助媒体呈现画面,直观感受远观长城蜿蜒曲折、雄伟壮观的特点。再抓“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句形象的比喻,还是由图入手,借助形象直观的画面,通过理解关键词“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的具体形象、含义,达到辐射文段的效果。接着用具体的数字说明感悟长城的“长”,了解课文表达的特点。使长城长的形象在学生心中直观化、具体化。
2、图文结合,感悟“坚、巧”:
第二段教学着眼于感悟文本,解决疑问,图文有机结合,理解长城高大坚固、设计巧妙的构造特点。在学生充分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激励学生大胆上台当“小导游”,向“游客”(全班同学)介绍长城构造特点。随机出示有关长城的结构示意图图片、课件。在读、议长城特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图片,了解“垛子”“了望口”“射口”“城台”的位置、样子及其作用,加深理解长城高大坚固、设计巧妙的构造特点。
3、看图想象,品味“智、奇”:
第三段教学先透过画面内容,结合课外资料拓展内容,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延伸画面,具体感受古代劳动人民在修筑长城付出了怎样艰辛的努力,是用“血汗和智慧凝结而成的”。再通过反复品味文中重点词句,在反复诵读中进一步感受、理解到当年修筑长城时,在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能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以此激发学生情感。
4、以情激情,披情入文:
教学初始,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简单交流各自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文中找一找相关语句,紧扣第3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和第4自然段,体会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充分地运用语言激情、文本感悟激情、学生朗读激情、相关资料渗透激情等多种策略,把激发学生的情感融入到文本的感悟和有感情的朗读之中。学生每谈到一处,都可以回到课文最后这两句话,反复吟诵,力争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感受和体会,不断加深情感体验,使学生口里读出感受,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真正做到披情入文。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温馨的家
- 下雪了
- 梦的圣诞节
- 你瞧,我也有了手机
- 我们的家园
- 我的弟弟
- 动物王国联欢会
- 学农时的采摘活动
- 冬季跃野长跑
- 看冰雕
- 我爱上网
- 大马虎
- 告诉你一件新鲜事
- 这就是我
- 我学会了捏橡皮泥
- 关于对高职哲学素质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 简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 试论资源禀赋的大学生创业与创业教育
- 简析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环境的优化
- 试析对高职艺术专业教育发展模式的探索
- 简论高职通识教育需厘清的几个问题
- 试论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深化职业技术教育改革
- 关于高职财政专业与财政人员继续教育的接轨
- 关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生思政教育的探析
- 试论专业思想教育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 简论高职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
- 试析高职图书馆科技查新服务工作分析
- 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 试论高职教师的现实发展问题
- 关于司法警官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刍议
- 《诗经》的内容
- 《诗经·小雅·采薇》新解
- 《氓》之“讨论”一束
- “抱布贸丝”的“布”作何理解
- 凄凄惨惨之源──《氓》女主人公性格分析
- 向往人生自由平等再现社会历史风情──《诗经·卫风·氓》赏析
- 淇水汤汤──我读《诗经·氓》
- 《诗经》的艺术特点
- 悖礼无嗣终遭弃──读《氓》札记
- 孔子是否删过《诗经》
- 《〈诗经〉两首》有关资料
- 《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 《卫风·氓》的教学创意
- 轻拢慢捻抹复挑──对《卫风·氓》中几个关键句的品读
- 《诗经》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