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4
《颐和园》教学设计3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在北京西北郊有一个清代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占地约300公顷,其中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浏览一下这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1、指名读课文,填空:
颐和园是一个( )的古代皇家园林。
2、作者都去了哪些地方?
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
二、分析
1、请你当个小导游带我们去游览颐和园:
⑴ 默读课文:
你最喜欢颐和园那个景点?读完有什么感受?
⑵ 喜欢的句子多读一读,能背下来就更好了。
⑶ 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读、说、演、画、贴)。
2、请几位小导游分别向我们介绍:
⑴ 长廊:
①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700多米、273间,写出了长廊的长和长廊间数多的特点。
② “每一间的横楗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这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构图多样,从中感悟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③ 观看录像,体会古代灿烂的文化、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④ 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⑵ 万寿山:
① 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壮观的景象:“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A、间接地感受到佛香阁非常高。
B、记住好词:
耸立、金碧辉煌的宫殿、闪闪发光。
C、有感情读一读。
② 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观:“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A、读后有什么感受?
B、想象当时的情景。有条件的可以放录像。
C、再读一读。
③ 体会一种古色古香的美。
⑶ 昆明湖:
① 昆明湖占颐和园的四分之三,水域很是宽阔。在这里可以欣赏垂柳、堤岸、小岛、十七孔桥……
②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又一次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③ 有条件的可以展示图片或者录像。
三、小结
1、学完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
自豪,高兴,陶醉,喜悦……
2、带着这种感受,把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3、指名有感情地读读(最好配有古筝伴奏)。
4、再次强调一下写作的顺序(尤其是表示游览顺序的词语)。
四、作业
1、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2、观察熟悉的一个景点,写一段话。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疯狂的舞蹈
- 蚕
- 家乡的五指山
- 校队里的终级后卫(小说)
- 为自己喝彩
- 现代教育荒唐否?
- 红绿灯赞
- 我的理想
- 留住那美丽的彩虹
- 留恋
- 家乡变了
- 学习中的酸甜苦辣
- 我的第三家园——双语
- 融化心的冰墙
- 读《锄禾》有感
- 浅析流动人口治安管理
- 浅谈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中的创新举措
- 云计算平台Hadoop
- 论新农合行政管理权的归属
- 鸡公山避暑地研究综述
- 浅谈校企合作实践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 梦,从“农科教结合基地”中腾飞
- 图书馆的社会合作研究概述
- 谋求理想信念教育方法的新发展
- 浅谈衡水市现代农业发展问题与对策
- 党校青干班的班主任如何加强自身建设搞好班级管理
- 基于新形势下政工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研究
- 基于新时期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分析
-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沟通艺术
- 边远地区国家助学贷款现状调查分析及改进对策
- 《詹天佑》教学实录
- 《詹天佑》教学设计
- 《詹天佑》教学设计
- 《詹天佑》片断赏析
- 《詹天佑》教学设计
- 《詹天佑》片断赏析
- 《詹天佑》教学实录
- 《詹天佑》教学设计
- 《詹天佑》教学设计
- 《詹天佑》教学设计
- 《詹天佑》教学设计
- 《詹天佑》教学设计
- 《詹天佑》片断赏析
- 《詹天佑》教学设计
- 《詹天佑》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