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3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16
一、引导质疑
1、师: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秦兵马俑》这一课,学习一些质疑的本领。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为了提高质疑的质量和课堂学习效率,老师建议大家围绕课题、课题前的导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质疑。请大家再一次朗读课文,准备提出自己的疑问。
2、学生质疑,老师简要在黑板边板书,如:
秦兵马俑在哪里?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是怎么制成的?是怎么被发现的?兵马俑有哪些特点?课文是怎样描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
3、师生梳理问题,将问题分作三大类:
阅读课文解决类,查阅资料解决类,正在探索研究类。简单的枝节性问题当即解决,师生共同确定重点问题:
秦兵马俑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4、师生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与过程:
边读课文边勾划、批注;查阅相关资料、图片;先自己阅读思考再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
二、自主探“疑”
1、自由朗读课文:
达到正确、流利朗读,难读词句生生互教或请教老师,特别是文中的四字词语与生字要读正确。
2、学生独立默读思考、批注、查阅资料。
3、按合作小组讨论交流:
一人组织,依次发言,共同归纳在全班发言的要点与理由。可以适当作一点儿浅显的记录。
三、全班研“疑”
在学生或小组代表汇报发言的过程中,教师结合以下要点采用行之有效、丰富多彩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与感受,相机渗透相关资料,指导有感情朗读:
1、因为“它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老师相机出示1978年前法国总统希拉克参观后的赞言:“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国。”
2、因为“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相机理解“乘”的含义,简介秦始皇陵彩绘铜车马。
3、因为“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绝无仅有”。
这是引导理解感悟的重点。可以结合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从数字中,从比照周围事物中感受“规模宏大”。
感悟“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可以把观察图片,朗读课文,想像神态与动作,照样子模拟形象结合起来,如两人一组,一人读句段,一人模拟神态与动作,并在班上适当展示与评议,在模拟表演与评议中形象地理解词句,感悟课文。
四、畅谈感受
教师扮演“记者”,走入学生──“游客”中,采访“游客”,如可问:
秦兵马俑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参观”了秦兵马俑,你最想说什么?有一批外国游客想到中国来参观游玩,你能向他们简要介绍一下秦兵马俑吗?
五、小结收获
1、师生小结学习过程与收获,齐诵与质疑有关的古代格言、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提出新的疑问,课后去探究。如果老师能提供思路有关资料,老师要适时提供给学生。
2、自主积累喜欢的词句:
有感情读一读,再抄一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学成语
- 做冰沙
- 云
- 蜜蜂
- 北戴河游记
- 开学了
- 乘车
- 没有蛋糕的生日
- 意外的发现
- 快乐的暑假
- 我运动,我快乐
- 我的新雨伞
- 我的小白兔
- 捉蝴蝶
- 祖国在我心中
- 辞职信范文
- 辞职审批表
- 调查问卷的题型
- 市场调查问卷的设计
- 辞职报告的格式
- 确定广告主题
- 战术体广告中的以退为进术广告
- 2016年高考百日誓师大会教师演讲稿
- 范文:梁锦松向董建华辞职信原文
- 调查问卷的构成
- 明确广告对象
- 广告环境分析及广告策划中对市场的分析
- 确立广告目标及广告策划中的“广告目的”
- 战术体广告中的示诚术广告
- 市场调查的方法
- 音乐与相关文化的音乐课堂教学的整合研究
- 构筑以人文精神为主导的音乐课堂
- 高速公路滑坡治理问题的研究
- 重视音乐课堂中的表演艺术
- 音乐教育观念实践课《聆听与创造》A单元测验
- 把创新代入音乐课堂
- 音乐课上学生需要的是什么?
- 多元化,音乐课堂新视角
- 浅析新疆冬季水泥混凝土道路的盐侵蚀机理
- 十大交响曲及其作者介绍
- 金沙江急流、险滩航道整治技术探讨
- 土壤固化剂在公路路基施工中的应用
- G305A合同段导线复测报告文字说明
- 高速铁路与可持续发展浅论
- 音乐教育功能
-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设计与反思
- 《日月潭》教学设计与反思
-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设计
-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
- 《北京》教学设计
- 《葡萄沟》教学设计与反思
-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1
- 《酸的和甜的》教案1
- 《雷雨》教学
- 《从现在开始》教学设计及反思
-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与反思
- 《看雪》教学
-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2
- 《假如》教学设计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