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04
《搭石》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过程】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从课文情境入手,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自读课文:
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
3、交流搭石给人留下的印象。
三、引导质疑,自主寻美
1、根据学生对搭石的初步印象,引导学生质疑。
2、默读2~4自然段,寻找美丽风景。
3、交流所寻风景,相机板书:
整走让背……过……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依据学情,重点感悟。)
1、一行人“走”石图: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⑴ 读通句子,正音。
⑵ 引导学生用查字典、联系语境、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小结学法。
⑶ 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的方法,尝试学习,体会“走石图”的美。
⑷ 反复创设真实情境,深入体会画面的美,相机指导朗读。
⑸ 变换文字的排列,读出诗的韵味。
⑹ 补充作者的生活体验,配乐情境引读。
⑺ 解疑,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背老人“过”石图: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⑴ 指名读:
正音:伏。
⑵ 自主练读,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
⑶ 指导朗读,运用字理、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相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⑷ 再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引读。
五、激发想象,训练表达
1、展开想象,试着用“假如,总是,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写一句话。
2、写话交流。
3、升华情感,又一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六、总结并预告下节课学习内容
【板书设计】
摆
整 21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走 协调 有序 理所当然
让
背……过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自我介绍
- 丰收的秋天
- 硬币为什么可以浮在水面
- 家乡的葡萄
- 珍惜时间
- 语文期中考试
- 我爱秋天
- 我爱家乡的大海
- 我长大了
- 披着羊皮的狼
- 秋天的快乐
- 盐是大力士
- 泡杯菊花茶
- 快乐的一天
- 收酒瓶的小男孩
- 经合组织国家保险准备金财税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 西方翻译研究的新发展
- “逆向审查”在审理行政不作为案件中的运用(1)
- 化学教学论文《浅谈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自主性学习》
- 化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 构建公共财政应急反应机制
- 财政投融资体制的创新研究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财政职能的发展趋势
- 英语姓名的翻译
- 中国特色词汇及英译
- 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 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构想(三)
- 论对行政权力的法律控制(1)
- 高考化学的计算题初探
- 汉英翻译实践是再创造的过程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实录2
- 《风筝》教学设计3
-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3
-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5
- 《花钟》教学设计5
-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2
-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
-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2
- 《花钟》教学设计6
- 《风筝》教学设计2
- 《风筝》教学设计4
-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4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实录(片段)
- 《翠鸟》课堂教学实录
-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