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能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育学生给予比被给予更快乐。
【学习重难点】
目标3。
【教学设计】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今天,我带来几件小礼物,奖给昨天家庭作业做的好的同学。给学生发礼物,请获奖者谈一谈此时的心情。
2、教师小结,得到是快乐的,其实给予更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希望同学们大胆地提出问题,学完课文将根据大家的提问,评选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
二、感知发现
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评价问题的质量。(估计学生会提出:谁给予谁?在怎样的情况下给予的?给予了什么?)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针对课题提问时,要抓住关键词“给予”进行思考。
3、学生选择好的问题朗读思考。
4、交流,请学生回答:
随机板书:
新车 坐车、停车 承诺
保罗的哥哥 保罗、保罗 小男孩、小男孩 弟弟
坐车、观光 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 小男孩及其弟弟、小男孩 保罗
5、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简要地复述课文的内容。
三、感悟发现
1、教师引导:
哪一个给予最珍贵?
2、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3、交流:
指名发言。引导学生展开争论,在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理解课文。
4、由于给予,圣诞前夜,保罗、小男孩、小男孩的弟弟都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各有什么难忘?
3、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4、交流,各组派代表发言。要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根据三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丰富、合理的想象。
四、鉴赏发现
1、朗读课文思考:
你认为课文在选材、描绘等方面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2、讨论并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可能会提出:人物的语言描述的具体。以此为锲机,引导学生体会说话的语气,并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五、质疑问难
1、学习中遇到哪些不懂的问题?
2、学生质疑,共同讨论解决。同时评价问题的质量。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不能一有疑就问,应在深入思考后,的确无法解决问题才可以提问,问题要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入思考。
六、总结表彰
1、请学生谈一谈学习的收获可包括对课文的理解、提问的方法等。
(学生可能会提出:我知道了给予是快乐的。以此引导学生填空:保罗的哥哥因为 而感到快乐,小男孩因为 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 而感到快乐,我也曾因为 而感到快乐。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进一步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
2、师生共同评选最佳问题、最佳提问人,赠送小礼品,颁发荣誉证书。
七、实践活动
本课故事性强,人物角色鲜明,对话较多。让学生把课文改写成剧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练,再组织汇报表演,评选最佳小演员。
【课后小结】
这篇课文的内容浅显易懂,主要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及引导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生畅谈读文体会时,我相机引导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小男孩纯洁无暇、美好无私的心灵和乐观自信的性格。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小猴变了
- 游白云山
- 纸的疑惑
- 今天我真累
- 初当消防员
- 我那心爱的日记本
- 塔松
- 鸟雨林
- 良药苦口利于病
- 我看东北虎
- 电脑给我带来的快乐
- 啄木鸟治病
- 这教训真不小
- 游本溪水洞
- 美丽的荷花
- 关于高职经管类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内涵与实践
- 试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的调查研究
- 关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管理模式探究
- 试析有效的针对特困家庭子女的社会救助体系
- 试析大学语文教学中的类比迁移法
- 关于文本细读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
- 简析加强高职生人文素养教育
- 简析高职教育考试改革的几点思考
- 关于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 试论激励理论视角下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研究
- 试析高职经贸类专业顶岗实习的全过程管理研究
- 关于“双证融通,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关于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教学中道德引导行为的思考
- 试论趣味教学法在旅游应用文写作中的应用
- 关于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与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哲学思考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法指导
- 关于悼词
- 有大恨,才会有大爱──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有感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语句揣摩
- 恩格斯简介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结构
- 马克思简介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指瑕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写作背景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的一个插说
- “讳饰”修辞格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三段的语病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解题
- 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误读问题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几句话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