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塔》课文理解
翻新时间:2023-08-08
《乌塔》课文理解
阅读提示:
作者汪晓洁,本文讲述了一位14岁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与中国的同龄人相比,他们的父母一般不放心让他们一个人出远门,从而说出了中外教育的不同:中国的孩子从小依赖性强,是家里的宝贝,一般由爸爸妈妈带他们一起玩。而德国的孩子从小独立生活能力很强,见多识广,知识丰富。
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写“我”认识了德国小姑娘乌塔,知道乌塔独自一个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
写作特点:
1、抓住人物的特点,突出描写。
2、个性化的语言,蕴含深刻的哲理。
结构分析:
全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讲“我”在罗马一个旅馆里结识了德国小姑娘乌塔。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讲回旅馆后“我”与乌塔交谈。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讲第二天,乌塔同我告别并告诉我要挣钱去中国旅游。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读《封神演义》有感
- 植树
- 许诺流星
- 春天
- 自我介绍
- 细心的我
- 生病了
- 折纸
- 我的朋友郭紫涵
- 做饭
- 幸福是助人为乐
- 顽皮的我
- 三胞胎
- 美好的瞬间
- 文明的我
- 论四方田犬彦的电影史写作
- 爱情禁忌与拯救神话: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男人与中国女人
- 黄梅戏历史与现状之思考
- 浅谈中国电影的发展
- 谈中国影视旅游发展
- 浅谈电影的历史:百年的坎坷辉煌
- 陈可辛和他的悲怆与冷酷
- 分析声乐艺术在电影中的运用与作用
- 超现实视觉文本的接受张力和解释学空间
- 论当前电影管理的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 19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方言化现象出现的原因探讨
- 探析电影中的“隐性广告”
- 谈戏剧治疗元素在电影《甲方乙方》里的运用
- 谈从《赤壁》看视听语言中的电影文化
- 探讨影视作品中动画发展的前景
- 《雪地里的小画家》一
- 《比尾巴》教案一
- 《雪孩子》教案二
- 《画》教学
- 《比尾巴》教案二
- 《爷爷和小树》教案二
- 《静夜思》教案
- 《雪孩子》教案一
-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
- 《画》教学
- 《小熊住山洞》教案一
- 《雪地里的小画家》二
- 《小熊住山洞》教案二
- 《借生日》一
- 《借生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