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6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读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的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20世纪的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2、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师写词“呼风唤雨”:
呼风唤雨
问:
谁认识,读一读。
这个词什么意思呢?借助字典老师来帮忙。
2、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就叫……
完成课题板书:
呼风唤雨的世纪
3、读课题。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⑴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个世纪?
⑵ 是谁呼风唤雨?
(随机板书)
⑶ *什么呼风唤雨?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划出自然段序号及生字词,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可以借助字典老师来帮忙,再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能找到黑板上问题的答案吗?
2、检查生字词读音。
(出示,认读)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找到刚才所提问题的答案了吗?
三、学习课文1、2自然段
同学们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把刚才提的问题的答案找出来了。
出示1、2自然段内容。
(问题的答案用红笔写出)
自由地读一读。
点红“发现”、“发明”。
你们看,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
借助字典来帮忙。
指导朗读1、2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3、4自然段
是呀,*现代科学技术,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
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三、四自然段,划出相关语句。
汇报:
生:以前的生活很不好,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现在就很好,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有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地球村”。
师:真会读书!把问题的前后相比较找出了答案。
是呀,人类在上百年的历史中……(引读至“美好愿望”)
“农耕社会”是个怎么样的社会?
生1:只能*种田来生活。
生2:只能*大自然来掌握命运。
……
师引读“那时没有……愿望”。
读到这你想说什么?
生1:20世纪以前真是太不发达了。
生2:生活很艰难,也很单调。
……
师:那么能把这种感觉放进声音中读出来吗?
生齐读:“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美好愿望”。
师:想一想:“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有什么样的本领?
猜想一下古时候的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
生1:“千里眼”可以看到很远,“顺风耳”可以听到很远的声音,“腾云驾雾”就是可以在天空中自由飞翔,想去哪便去哪。
生2:我想他们那时会想晚上回家能看看电视该多好呀!
……
师:这些幻想大多已经变成现实了。
引读“20世纪,人类登上……‘地球村’”。
师:点出分号,这是什么标点?
生齐:分号。
师:再读分号前后两部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分号前讲的是新发现,分号后讲的是新发明。
点到第二自然段:怪不得课文说:正是这些出乎意料的、奇迹般的发现和发明使用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
谈谈你还知道哪些新的发现和发明。
的确,20世纪的科技成就太大了,难怪课文中说……
出示:
我们的祖先……来形容
你了解这两句诗吗?
(生普遍反映不了解)
顺势讲解
读一读这两句话。
引读“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物质生活。”
最后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4自然段。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贴“福”字
- 帮爸爸戒烟
- 美丽的海洋公园
- 喝“酒”俩好汉
- 未来的铅笔盒
- 读《金色的鱼钩》有感
- 学校的早晨
- 书包也想减肥
- 我喜爱的季节——秋季
- 可爱的小白猫——小白
- 往事
- 致“2008年北京奥委会叔叔阿姨们”的一封信
- 青青
- 我家的小金鱼
- 龙城飞雪
- 审计人员如何获取审计数据
- 浅谈计算机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整理
- 浅谈防火墙审计
-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几个问题的理性思考
- 经济责任审计模式探索
- 从数据采集谈如何搞好计算机辅助审计
- 计算机辅助审计实践与思考
- 浅谈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
-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
- 计算机审计研究
- 经济责任审计的几个问题
- 审计数据转换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 美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审计委员会概述
- 中美商业银行审计制度比较
- 论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的主要途径、影响因素及建议
- 《新闻两则》写作特色
- 《新闻两则》研读赏析
- 《新闻两则》生字注音
- 《新闻两则》重点难点讲解
- 《新闻两则》学法指导
- 《新闻两则》难句解析
- 《新闻两则》词义辨析
- 《新闻两则》课文背景知识
- 《新闻两则》反思体验
-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 关于江阴要塞起义
- 《新闻两则》结构分析
- 《新闻两则》写作特点
- 《新闻两则》疑难解析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文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