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7
《桂花雨》听课随想
今天下午做优秀课选拔赛的评委,听了一节桂花雨的课,有一些感受想一吐为快。
第一节课是董老师上的《桂花雨》,教学设计还行,落脚点也准,但总觉得不够味,是什么原因呢?今晚坐下来静静地想了一想,大概有下列几方面的原因吧。
其一:摇桂花对“我”而言是件大事,可以看从哪些语句看出来?
学生说,从“我”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一句可以看出。老师注意到了问句后面却用了感叹号,学生也认识到这个标点是反映了“我”表面是问妈妈,实际上是要求妈妈马上就摇的急切心情。但是朗读体会却怎么也不能到位。
我想是否可以让学生在“老是缠着母亲问”的后面加上合适的提示语呢?如:
老是缠着母亲急切地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老是缠着母亲迫不及待地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老是缠着母亲一遍又一遍地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这样一来,学生的感受应该会深刻一些了吧。
同样,后面摇花乐中,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一句的朗读,之前也可以进行这样的训练。如:
我就(快乐、开心、心花怒放)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表示心情的提示语)
我就(欣喜若狂、笑逐颜开)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表示神态的提示语)
我就(拍着手、又蹦又跳、手舞足蹈、闭着眼睛)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表示动作的提示语)
这样把语言训练和朗读指导合二为一,应该会让学生有更大的收获。否则老师讲得再多,也无法代替学生的自我感悟的。
其二:对于父亲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一诗,教师让学生读过一遍后,就和学生对起课外积累的桂花诗来。我以为,总有些匆忙。
“我们一家”摇下了桂花,全家人都有了丰足的收获。你看:
母亲摇下桂花,收获了对一家人爱的表达,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那是对一家人的爱,对一家人的呵护。所以说“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
父亲摇下桂花,收获了浪漫的诗意,收获了爱女的欢乐,所以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而我摇下桂花,摇落了花雨,摇逸着花香,摇香了整个童年时光,许多年后仍恍如眼前。
在这样的感情铺垫下,师生再来对诗,那该是何等的诗意,说不定学生诗的灵感也会突然萌发。
此外,由“细细香风淡淡烟”,可以联想到第二自然段桂花的香味:“桂花开得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花香里的。”屋里屋外,白昼黑夜,到处是花香,吃着花香,嗅着花香,枕着花香,梦着花香;走路一阵风带来了花香;树叶晃一晃,飘散着花香,这不就是“浸在花香里”吗?
“竞收桂子庆丰年。”这一句让我想起了人教版教材,其中不是有桂花丰收后母亲要送花给乡亲们吗?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下原版中的母亲另外的喜,即奉献之喜,不但共闻花香,还共尝花香,共储花香,多妙的丰收呀!
这两句诗的读就贯穿在第三、四自然段中。
摇花的乐、丰收的喜,水乳光融。
“花雨缤纷入梦甜”一句,可看出童年的梦,母亲的梦,父亲的梦,多年后远走他乡的梦,总是甜在全家人的心里啊。所以母亲才会发出:外地的桂花再香也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的感叹。美不美,故乡人,亲不亲,家乡水!
“花雨缤纷”那也正是全家人多年后多次思乡的梦。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绿树的启示
- 蝉发音的秘密
- 大自然的启示真多
- 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
- 战争中的孩子(1)
- 沉痛的教训
- 战争中的孩子
- 大自然的启示
- 战争中的孩子
- 我的发现
- “白杨胡”落地的奥秘
- 养金鱼
- 大自然老师
- 动物给人类了许多启示
- 一件真实的事情
- 房地产开发项目实施阶段风险分析
- 城市规划与建筑节能
- 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 门窗工程质量预控
- 地面与楼面工程质量预控
- 浅谈工业厂房的防爆设计
- 浅谈混杂建筑是否为环境和谐之音
- 工程设计管理部岗位职责
- 如何使车库设计经济实用一些
- 工程合同管理案例分析
- 美国建筑企业ERP应用现状分析与思考
- 建筑设计常见的错误详解
- 浅谈国产CAD厂商之间的合作
- 门窗工程通病及治理
- 工程质量不是儿戏、不是空谈
- 《美丽的小路》考点练兵:积累篇
- 《我怀念那条河》
- 《美丽的小路》写作指导
- 《美丽的小路》趣闻故事:丝绸之路
- 《失物招领》重点问题探究
- 《失物招领》老师语录
- 《美丽的小路》教学难点
- 《美丽的小路》范文习作:争当环保小尖兵
- 《美丽的小路》随堂练习 提高篇
-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一
- 《美丽的小路》美文欣赏:灾难来临时
- 《美丽的小路》训练素材
- 《美丽的小路》教学重点
- 《美丽的小路》美文欣赏:风在轻轻说
-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