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27
《充气雨衣》教案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让学生自己默读,再交流一下,看看他们是否已粗知大意。然后引导他们想一想或讨论讨论: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像小林那样,多动脑筋,动手做做看。
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下雨时,看到你们穿着五彩缤纷的雨衣在雨中嬉戏真像一幅美丽的画。不过,美中的足的是,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
二、识字
1.自主识字、读中识字。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请教教材中的小鱼儿,如果小鱼儿不能告诉你,就去请教字典老师。
2.合作识字、游戏识字。
(1)互做监督员:俩人合作,一人读一自然段,互相监督字音是否读准,互相帮助正音。
(2)开火车全班轮读生字。
(3)悄悄话。同桌俩人合作,一人指字,另一个人悄悄读给对方听。
(4)接力赛。四人一组,第一个同学说出一个字的某方面特点,第二个同学在字卡中快速找出,并大声读出来。第三个同学说出或读出在课文中的词句。第四个同学再用这个字组一两个词语。
3、指名分段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充气雨衣,请小朋友们跟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小朋友们读了它以后有什么问题吗?
2.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读:
(1)下午放学的时候,随着一声春雷,下起了大雨……小林的雨衣--
(2)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
(3)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自由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4)在儿童用品展览会上,--
二、质疑解难,探究学习
1.默读课文,画出不明白的地方。
2.开火车接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想说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播放课件。
课件演示
普通雨衣→旋转起来的裙子→塑料救生圈→充气雨衣
4.小结:小林遇到难题肯动脑筋,善于观察,想办法解决问题,真了不起。
5.思考、讨论。
(1)你还有比小林更好的办法吗?
(2)怎样才能使设想变为现实?
三、朗读品味,表达情感
1.画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练读。
2.组内赛读。
3.出示课件(小孩子穿着充气雨衣),指导朗读。
漂亮、实用的充气雨衣穿在身上,可真神气!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小林吧!
四、想象创新,激励延伸
1.你们一定也想成为小小发明家,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思考、讨论、交流)
2.同学们,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老师等着使用你们发明的新产品,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五、课后实践,劳动体验
动手做做,改进一下你认为不太好用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品。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寒假收获
- 棋子众生相,如人生‘众生相’
- 长大的感觉
- 我不想
- 她改变了我
- 被冤枉的滋味不好受
- 关爱
- 难忘的课
- 闹闹
- 钓鱼的启示
- 有趣的一天
- 春节新发现
- 有意义的寒假
- 可爱的蚕宝宝
- 快乐的寒假
- 以服务 “三农”为导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 亟待完善的农村后税费时期的社会救济体系
- 村民委员会的价值定位初探
- 三农”问题:社会公正与社会排斥
- 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促进农民分工、分业和有效转移
- 关于农村党组织依法执政的思考
- 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地方财政的改革路径
- “三农”问题不宜简化为“一农”问题
- 明清江西农村社区中的会──以乐安县流坑村为例
- 农业经济发展的四化要求与政府策略
- 中国农村传统家庭养老保障模式不可持续性研究
- 论中国北方畜牧业产生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新课题
- 关于农村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研究
- 近代中国乡村史研究笔谈
- 《我是什么》学习小结
- 水滴石穿
- 《我是什么》词语理解、搭配与例句
- 水深火热
- 温泉为什幺这样蓝
- 高山流水
- 湖泊是生命的源泉
- 水危机正在逼近
- “水危机”阴影笼罩中国
- 《我是什么》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
- 覆水难收
- 应对水危机──中国城市的跨世纪之战
- 《我是什么》课文导读
- 西藏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占全国八成
- 30《我是什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