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02
《最大的“书”》 教案讲义1
教学目标
1.认识“质,勘”等10个生字,会写“册,岩”等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书,每个小朋友都有许多,今天,咱们却要去认识一本非常特别的书,特别在哪里呢?想知道吗?
板书课题:最大的“书”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想知道答案吗?请自由读课文。注意不容易读准的字多读几遍,把每句话读通。
2.认读生字
1)生字都认识了吗?谁能当小老师?(明确:“质”是翘舌音,“册”是平舌音,“印”是前鼻音)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同桌互相抽读“我会认”中去拼音的生字,纠正读音
4)抢读生字
5)对同伴说说你已经认识了哪个字,是怎样认识的?可以怎样记住其他字?如:“岩”:高山上的石壁就是“岩”;我去过重庆的红岩村;我还知道有部小说叫〈〈红岩〉〉。“册”,教科书封面上写有“二年级下册”。
6)和同桌合作朗读课文,争取把带生字的句子和段落读正确,读正确。
7)以同桌为单位进行“朗读擂台赛”,一人读一句,做到读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1、课文
1)读了课文,你知道“书”为什么要加引号了吗?“书”指的是什么?
2)为什么把岩石称为“书”呢?
3)读这本“书”有什么用呢?
2、读中学
1)自由读。好问的川川通过问,学到了好多有关地质方面的知识。你想知道他问些什么,学到些什么吗?请赶快再读一读课文吧。
2)伙伴对读
找自己的伙伴读一读“川川”和“叔叔”的对话,想想,你学到了什么?
川川学到的,你学到了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3、演中悟
1)二人小组合作演一演
角色选定:川川,叔叔,爸爸,旁白
熟读对话,分角色朗读,熟悉人物的语言特点
创编动作爸爸在文中一句话都没说,你能设计出爸爸的动作神态吗?
合作演一演
2)集体评一评
哪个角色演得好?为什么?
4、猜中想
1)(读学习小伙伴的话)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
2)你能猜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你想学他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生日礼物
- 游原山
- 文竹
- 漫游未来
- 尝试--种玉米
- 妈妈的爱
- 我和小鱼和小鸟
- 我熟悉的一个人
- 我帮妈妈做家务
- 给爸爸的一封信
- 试卷发下来后
-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 游东营天鹅湖
- 游玉黛湖
- 种绿豆(续2)
- 中国法理学二十年法学理论论文(1)
- 权利,抑或法益?
- 入出国许可问题之研究法学理论论文(1)
- 法律“强制力”观念的弱化
- 正义的内在与外在怀疑主义之间
- 论宪政的宗教之维法学理论论文(1)
- 再论“无财产即无人格”法学理论论文(1)
- 英美法中“滥用法律诉讼”的侵权责任法学理论论文(1)
- 培植法治的自我完善机制法学理论论文(1)
- 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思考法学理论论文(1)
- 论《德国民法典》中的代理理论法学理论论文(1)
- 法律的道路法学理论论文(1)
- 论法官的法律思维特性法学理论论文(1)
- 从宪政的视角看教育权力法学理论论文(1)
- 审判的法治逻辑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谈
- 《飞向蓝天的恐龙》导语设计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1 第一课时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5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2 第三课时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3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3 第二课时
-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教学设计1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杂谈
-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词语
-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教学设计5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 《飞向蓝天的恐龙》快乐练习:同步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