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28
《黄山奇石》课堂实录
预设目标:
1.随文学习生字及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新词的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能力的当堂熟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看图、学文,运用讲、读、写、画等形式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准备:
介绍黄山风景录像 /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揭“奇”
师:(播放介绍黄山风景录像片断。)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黄山奇石(点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奇”
师:谁来读读课题,你觉得“奇”是什么意思?
学生甲:我觉得是奇怪的意思。
学生乙:我觉得是奇特的意思。
师:带着你们对“奇”的理解,一齐把题目读一遍。
生:(齐读课题)
师: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块奇石的样子?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用“ ”标出这些奇石,在具体介绍的石名旁打个“☆”,读好后小组交流一下。
生:(自由读课文,找奇石,划奇石,小组内交流)
师:(指名学生汇报)
生甲:课文介绍了黄山上的“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 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奇石。
生乙:具体介绍的石头是 “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
师:(课件依次点击石名,指名一学生读这些奇石)
师:你们觉得黄山石的名字取得怎么样?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甲:我觉得这些石名取得很好,很有趣。
生乙:我觉得这些石名大多数都跟动物有关。
生丙:我有补充,人们都把黄山上的石头比作一样东西,这样读起来很有趣。
师:是啊,黄山“奇石”连名字也取得那么有趣! “猴子”、“仙人”、 “金鸡”都在黄山聚会了。我们一齐的把这有趣的石名读一读吧!
三.品读探“奇”
师:课文介绍了很多奇石,先让我们来看看第一块奇石“猴子观海” (点出“猴子观海”图),哪块石头像猴子?(指名学生上台指出)同学们看图,你觉得猴子在干什么?
生甲:猴子在看海。
生乙:猴子蹲在山上看海。
生丙:猴子蹲在山上一动不动地看着翻滚的云海。
……
师:课文是怎样写这块石头的呢?(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读读,教师点出课件出示句子: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课文这几句话,写得怎么样?小组讨论一下。
生:(朗读、小组内交流)
生甲:这几句话比刚才我们的写得好,写得更具体了。
生乙:我们组认为,这几句话把怎样的“猴子”,在哪儿,干什么都写得很具体。
生丙:我们组认为,这几句话把石头写活了。
师:对!作者通过观察,抓住了石猴的动作,通过想象寥寥几句,就把石头写活了。我把这几名话读一读你们觉得这块石头怎么样?(范读)
生甲:我觉得这块石头很奇特。
生乙:我觉得这块石头很有趣。
生丙:我觉得这块石头真可爱!
师:正如你们所说的,这块石头的确奇特、有趣,甚至是可爱,用你们的朗读来表现一下,好吗?
生:(练读)
师:(指一名学生读)
你觉得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生甲:他把“一动不动”读得很轻,这样读很好。
生乙:他把“有趣”读得很重,突出了这块石头的奇怪。
师:你也能读一读吗?
生:(读课文)
师:谁有信心比她读得更好。(指名举手学生)
师:你读得很棒,勇气也可嘉。愿意读的同学一齐把这段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猴子观海”有趣,“仙人指路”也很有趣。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寒假中的酸甜苦辣
- 南京遇雨记
-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 给妈妈的一封信
- 我的好朋友
- 假如我会七十二变
- 自我介绍
- 拨云见日
- 生命之源---水
- 老师
- 畅想未来
- 去书店看书
- “父与子”有感
- 孝敬爸爸
- 我的妹妹
- 试论我国上市公司的分部财务报告行政法论文(1)
- 高职应用型外语翻译教学改革建议
-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法律责任研究行政法论文(1)
- 论中国公共财政
- 行政法的“平衡”及“平衡论”范畴(3)行政法论文(1)
- 平衡论:对现代行政法的一种本质思考(4)行政法论文(1)
- 国家财政与公共财政模式关系辨析
- 基于桑代克关联主义理论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
-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防范体系研究[2]行政法论文(1)
- 财政增收和政府节支的观点综述
- 如何成功提升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技巧实用性
- 关于待处理偿债物的调查报告行政法论文(1)
- 科研院所转制中应研究的财务会计问题行政法论文(1)
- 网络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创新行政法论文(1)
- 《詹天佑》教学设计十二
- 《索溪峪的“野”》评课稿
- 《詹天佑》教学设计三
- 《索溪峪的“野”》教学实践
- 《詹天佑》教学设计四
- 《詹天佑》教学设计十一
- 《詹天佑》教学设计十九
- 《詹天佑》教学设计五
- 《詹天佑》教学设计九
-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想
- 《詹天佑》教学设计十三
- 《詹天佑》教学设计六
- 《詹天佑》教学设计八
- 《詹天佑》教学设计二
- 《索溪峪的“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