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1-03-11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一
课前教师在黑板上方挂好一幅彩色手绘的草原风光图,长可达墙壁两端。学生进入教室,马上被彩图吸引,犹如置身于辽阔美丽的草原美景之中。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草原》。(板书课题,并放录音)
师:草原这课书的作者是谁?写的是什么地方的草原?
生:作者是老舍先生。写的草原是内蒙古陈巴尔虎旗。
师:对。陈巴尔虎旗是个天然牧场,方圆几百里。土壤肥沃,牧草茂密,野花芳香,空气新鲜,湖泊晶莹,像蓝宝石镶嵌在辽阔的大草原上。蒙族同胞就生活在这风景如画的草原上。草原风光美,草原上的蒙族人民美,两相比较,谁更美呢?它们二者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这课书。
师:请同学朗读课文第一段。读后讲讲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生:(读课文第一段)“这次,我看到了草原”。从“这次”这个词我看出作者是第一次看到草原。他看到这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清鲜,天空明朗。天底下一碧千里并不茫茫。
师:回答得好,是认真读书了。用自己的话讲讲是怎样理解“这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与天空有关系吗?为什么?
生:我从彩图上看到草原的天空碧蓝碧蓝的,像一块蓝宝石,天空明朗纯净。这里没有林立的工厂、密集的楼群,因而少污染,空气清鲜。正因为空气清洁新鲜天空才明朗碧澄。
师:(学生边答教师边板书)??
对。是草原上的青草净化了空气,泛着青草的芳香。老舍先生远离喧闹的城市,初入草原,顿觉神清气爽。请看课文中在“清鲜”和“明朗”前面老舍先生都用上了“那么”,这是为什么?
生:“那么”是表示程度的。表明“很”、“非常”的意思。说明这里空气的清鲜,天空的明朗不是一般的。
生:老师,我再补充一点,两个“那么”连用,是写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师:对。密切相关的、性质相近的两种事物也可以用“那么……那么”连接。课文中空气和天空就是紧密相连的两种事物。在这样美丽辽阔的境界里,老舍先生的切身感受是什么?
生:犹如置身于仙境。因此想高歌一曲,表示自己的愉快。(老师板书:高歌一曲愉快)
师;老舍先生放眼看天底下,又是什么情景?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生:(齐读)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师板书:)??
师:请同学按词素解释一下“一碧千里”。
生:“碧”是形容青草的绿。“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一”字是“全”和“都”的意思。总起来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
师:那满眼无边的青草,为什么又不给人以茫茫也就是空旷的感觉呢?哪位同学到前面指着彩图来讲。
生:(用教杆指图)平地是绿的,草也是绿的。雪白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而小丘的线条又是那么柔美,像中国画那样,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轻轻流入云际。
师:书上怎样写小丘的绿色和线条的柔美?请齐读。
生:(齐读)只有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
师:这句话,不用语言讲解,谁能用国画的画法表示出来?(老师在黑板上贴一张宣纸)。
生:(边蘸绿色颜料作画边讲解)在国画中用颜色来润湿出事物的形象轮廓,用色彩的浓淡表示阴阳面,不具体勾出事物的轮廓。(老师板书:柔美、渲染)
师:回答得很正确。小丘线条柔美是因为坡度小,高低相差不大。羊群在小丘上“上上下下”,真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大花。老舍先生用了比喻句,描绘出羊群的静态美与动态美。使宁静的草原显现出了勃勃生机。你们看着彩图,向老舍先生学习,想象一下羊群在草原上的美,用比喻句来描述。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在无边的绿毯上撒上了一把把白色的珍珠。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在蔚蓝的大海上扬起了点点白帆。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在蔚蓝的天空上飘着几朵盛开的白莲花。
师:啊!你们比喻得都很恰当。是真的理解了课文。这美景怎不令人心旷神怡,此时此刻老舍先生又有什么感受?他是怎样表达的?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师又让齐读)
师:这一小节老舍先生用了几种方法来抒情?
生:两种修辞方法。一种是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作者初入草原时,对一切感到新奇,产生兴奋、喜悦之情。因而直抒其情“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另一种是借物抒情,借草原上静立不动的骏马、大牛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写出“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生:骏马和大牛望着这小草丰美的草原像是被迷住了,静立不动,忘了周围的一切。
师:说得好。这一段写草原风光的美好,老舍先生都是在借景抒情,抒发自己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同学们读得认真,会通过语言文字去理解,并能用语言来表达、学得不错。这一节就上到这里。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猎豹”
- 我
- 我的弟弟
- 我的同桌
- 我的爸爸
- 会说外语的妈妈
- 我这“马虎”小姐
- 我给橡皮做衣服
- 我的自画像
-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 我以前的同桌
- 我
- 会抓小偷的妈妈
- 我的老师
- 心中的传人
- 美国农产品贸易政策的全面审视.(1)论文
- 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分析(1)论文
- 日本中小商业振兴政策及其启示(1)论文
- 不同贸易政策目标下中美外贸发展的特点研究(1)论文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1)论文
-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1)论文
- 河南省外贸依存度研究(1)论文
- 欧美国家贸易政策的选择及启示(1)论文
- 美国全球FTA战略调整的制度分析(1)论文
- 中国企业进入东盟市场经营方式的研究(1)论文
- 我国出口产品竞争优势演进的经验分析.(1)论文
- 东亚自由贸易区:模式与趋势.(1)论文
- 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形势分析(1)论文
- 中美经贸关系发展中的焦点(1)论文
- 中美贸易摩擦分析及对策研究.(1)论文
- 语文 - 《狼牙山五壮士》
- 《一碗阳春面》
- 语文 - 《荷花》(第一课时)
- 《拿来主义》
- 语文 - 《春晓》
- 语文 - 可爱的小蜜蜂 (第二教时)
- 语文 - 《小蝌蚪找妈妈》
- 《我盼春天的荠菜》教学设计
- 语文 - 开国大典
- 语文 - 猫(第二教时)
- 《拿来主义》
- 语文 - 《日月潭》第二段的语言文字训练
- 语文 - 只有一个地球
- 《斑羚飞渡》课案
- 语文 - 《詹天佑》教案设计